文档介绍: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个人品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2
第一节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定位
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1)范围
社会生活
家庭或个人
(2)性质
开放性、透明性
封闭性、隐秘性
(3)作用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4
(二)公共生活——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5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6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联系
1、一国范围内的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
3、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
4、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5、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6、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道德
法律
7
区别
道德
法律
与人类社会同在。
与私有制、阶级、国家同在。
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
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8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如何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序的方式中,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会冲突诱因,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供给。
政府控制:社会秩序获得的可靠方式
社会公平:社会秩序获得的基本标准
道德整合: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
9
美国心理学詹巴斗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过了一个礼拜后,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车子保持完好;而破损的那辆车则被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这辆车仅仅几个小时就不见了。
对此,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碎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社会秩序就会遭到破坏。
防止“破窗”,防范未然
措施
及时“修窗”,防微杜渐
发挥教育作用,使人不想“破窗”
发挥监督作用,使人不敢“破窗”
发挥制约作用,使人不能“破窗”
发挥机制作用,妥善修补“破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