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的三个途径
1 讲述方式策划
2 讲述内容
3 讲述行为策划
讲述方式
事件的叙述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行为,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可以实现与受众不同的动态双向交流过程,帮助人们把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
节目的特征需要出于
对观众欣赏习惯的考虑
家政女皇
走近科学
讲述方式
“讲故事” vs “演故事”
“讲故事”实现叙事者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而“演故事”中的叙事者不直接与观众交流,而是用再造一个具有艺术假定性的真实时空,引导观众走入自己的叙事场。
在传统的影视作品中,这两种叙事方式很少混杂在同一个作品中出现,电影采取“演故事”的方式,而电视节目(除电视剧外)尤其是电视新闻主要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但是目前的荧屏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将这两种叙事手法混合起来使用,在一个作品中同时出现“讲故事”和“演故事”两种手段。
“讲故事”与“演故事”的共存难题:
1 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让观众比较快地融入故事,但融入的程度却相应较差;观众进入“演故事”的速度比较慢,但投入的程度却比较深,摆脱这个情境的速度比较慢。当两种叙事手段共同交织在一个叙事文本中的时候,观众必须在这样的节目结构中反复经历“进入戏剧情境——被拉出戏剧情境”的过程,不断从“在场”到“偷窥”之间进行自身角色的转换,反复将观众审美状态的延续性打断,容易让观众因审美状态的割裂而产生不适应感。
2 两种叙事手段内在叙事能力差异:讲故事可以渗透于演故事之中,而演故事很难统领、渗透于讲故事之中。
讲述行为
谈话节目——话语主导
专题片——影像主导
“播新闻”——叙事语法书面化、官方化
“说新闻”——叙事语法口语化、民间化
电视的叙事需要明确什么内容适合用什么语汇。
叙事可采用几乎任何可以表意的工具手段,如实物、体态语、图像、音乐、言语、文字等。
电视的话语
电视话语可分为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
官方话语最集中地体现在新闻节目、新闻评论节目中,以话语的权威性、意识形态性为表征;
精英话语主要体现在专题片、人文类专题片以及以知识分子为受众的部分谈话节目中,以话语的启蒙性为表征;
民间话语则体现在前几类节目之外的流行性节目类型中,如娱乐节目、大部分谈话节目等等,以话语的大众消费性为表征。
目前国内的电视节目中三种话语形态并存,民间话语显示出明显的扩张态势,大众娱乐节目、大众参与节目(包括部分谈话节目)实际上成为电视商业化的支柱,是制造收视制高点的有力武器。
新闻节目话语
播新闻——说新闻:官方话语挪置民间话语语法。
播新闻显示出典型的话语霸权,传播是明显注入式的;
说新闻是以与受众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显示出话语的民主性、平等性。
新闻评论节目:
新闻评论节目的宗旨是传达官方话语的意旨,而叙事话语却需要趋向于民间化。
新闻评论节目的“以事实说话”其实是主题先行再找事例印证。
采取民间话语的讲故事方式,有生动的细节,有悬念式的情节递进,以民间话语的叙事方式推导出官方话语的权威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