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阳节文章《论敬老》
重阳节文章《论敬老》老年人要学会养老,青年人要学会敬老;养老重在养心,敬老重在敬心。幸福老人与不幸福老人的显著区别之一是,前者能够得到儿女的关爱,而后者则不能。幸福老人的喜剧有一半是由儿女导演的,而不幸福老人的悲剧则有一半是由儿女酿成的。这样说不会过分,因为生活中这两方面的事例都并不少见。老年人需要儿女的关爱,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因体弱在行动方面有所不便,也不仅是由于他们因钱少在花销方面有所欠缺,而是由于他们因步入晚年在心理上有诸多的渴望。为儿女者要真心地去关爱老人,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要生活得幸福,固然首先应当在衣食住行方面确有保障,但在当今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多数老年人来说,比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金钱不能代替亲情,老年人需要儿女的关爱与儿女需要父母的呵护一样重要。所以,敬老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供养,二是生活上照料,三是精神上抚慰。一些晚辈们往往只记住了前两条,却忽视了第三条,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孔夫子有言:
今之孝者,谓之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里,孔圣人讲到了养,但更强调的是敬。只管吃和穿,只能谓之养,不管喜与忧,不能谓之敬。敬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眷恋,是一种温馨,是一种孝心,更是一种美德。养是物质上的保障,敬是精神上的慰藉,只有敬养兼备,才算是真正的关爱。所以,以为老人有钱花、有吃有穿就行了的想法是不对的,以为自己不是医生,回家看看也没啥用的想法更是错误的。敬老务必敬在心上。要知老人之心,顺老
人之意,解老人之惑。人到老年,既是思想上最成熟的时候,也往往是心理上最脆弱的时候。他们有荣誉感,也容易有自卑感;有宁静感,也容易有孤独感;有恋子之情,也容易有厌世之心。对这些,为儿女的都应当有所了解,从心底里给与理解,从精神上给他们以慰藉。如果有的老人还遇到了不幸,比如疾病缠身,或丧偶失子,其心境会更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儿女和亲人更应当多加体贴和关心他们,即使儿女的朋友,经常去看看他们,也是大有好处的。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晚辈们至今并不能完全理解关爱的意义。须知,老年人有无关爱,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基本生存。孤独的老人不仅容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