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论文.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4/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论文
1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一国货币要实现完全的可兑换需经过四个阶段:①经常项目有条件兑换;②经常项目自由兑换;③资本与金融账户有条件兑换;④资本与金融项目自由兑换。可见,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瞬息可就的。
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环境是金融体系运行的最直接、最基础的条件。健康的宏观经济环境要求一国生产力发展速度合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完善;此外,它对合理的通胀率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等也有较高要求。总之,一国经济运行应平稳,尽量避免大的波动及经济过热、经济萧条现象的产生。
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这一条件要求一般企业要具有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活力,是理智的、行为端正和对利益调整反应灵敏的独立经济法人。而金融企业也要逐步实现经营业务的多元化,与国际接轨,并将银行呆坏账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逐步提高经营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合理经济开放状态主要包括消除外汇短缺和充足的国际储备两个方面。就我国目前的国际储备而言,2005年单外汇储备就已高达亿美元,显然已十分的充足了,,外汇短缺现象也可以避免。然而,也不可太过乐观,我国国际储备还存在着结构上的失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外汇风险。
恰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一个灵活的汇率制度更能抵御资本的大量流入带来的不利冲击,并可以避免通常伴随汇率制度崩溃而产生的巨大经济成本。而一个恰当的汇率水平对维持汇率的稳定又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以上四点仅是实施货币自由兑换的重要参考条件,而非全部要素,各国还应结合本国国情来选择成熟的时机进行这一决策,切忌操之过急而诱发危机。
2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的人民币兑换先后经历了1979年前的高度集中控制时期;1979-1993年向市场过渡时期;1994-1996年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兑换时期及1996年12月1日以后的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时期。现在,我国金融体制已由过去实行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金融体制模式,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与分工合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制。伴随着金融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加快,已进入了由资本与金融账户有条件兑换向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过渡的最后的关键时期。当然,这一过渡时期究竟有多长还是个未知数,就目前的国情来看,人民币自由兑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似乎已成定论。那么,我国当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还面临哪些障碍及存在什么问题呢?
首先,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稳定性问题面临挑战。尽管我们侥幸躲过了一系列区域性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金融发展已具备了内在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现行金融制度的缺陷加大了中国金融业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如下:①现行融资制度缺陷。当前,“企业困难—政府出面—银行解决”似乎已成了企业解决危机的惯用模式,然而即便如此,国有企业仍未摆脱困境,始终处于低效率的状态。②信用制度不健全。尽管信用的缺失部分也源自文化传承模式的影响,制度本身的缺陷实则也是一重要影响因素,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③金融机构存在治理结构上的制度性缺陷。④法律性缺陷如责任不清,产权不明等。
其次,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差。具体而言:①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