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6
文档名称:

中医诊断学.ppt

格式:ppt   大小:662KB   页数:2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诊断学.ppt

上传人:rdwiirh 2018/4/9 文件大小:6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诊断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刘兴仁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
授课内容
绪论
诊法
辨证
望、闻、问、切四诊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总目
四诊
望诊
问诊
切诊
闻诊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虚实辨证
阴阳辨证
寒热辨证
分目
望诊
望神
望面色
望形态
望皮肤
望头项官窍
望舌
望小儿食指络脉
闻诊
听声音
嗅气味
分目
脏腑辨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脾与胃病辨证
肾与膀胱病辨证
肝与胆病辨证
第一章绪论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概念: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学科。
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
任务:为学****中药学、方剂学及其它临床各科打下理论基础。
二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一)《黄帝内经》奠定了望、闻、问、切的理论基础。
(二) 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奠定病案学基础。
(三)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的理论体系,把病、脉、证结合起来。《中藏经》记载华佗论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顺逆之法。
(四) 晋·王叔和著《脉经》,为第一部脉学专著,提出三部九候、二十四脉。
(五)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
(六)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病源与证候诊断学专著。
(七) 金元时期:望小儿指纹,十怪脉,“有诸内必形诸外”。
(八) 明代李时珍著《濒湖脉学》。
(九) 清代张登《伤寒舌鉴》等。
(十) 四诊综合性研究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
通过观察表现于外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来诊断内部脏腑的病变。
(二)辩证求因
根据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
(三)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偏颇。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二)辩证
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
(三)病案
对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