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伦理意蕴的科学发展观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伦理意蕴的科学发展观论文.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4/1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伦理意蕴的科学发展观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伦理意蕴的科学发展观论文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是新的人本思想,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优良的道德目的;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真实的社会公正具有现实性;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道主义;道德目的;社会公正;生态伦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体现人的价值,实现社会和每个人的发展。它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
一、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是新的人本思想,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存在着人本思想与物本思想和神本思想的斗争。人本思想由来已久,但又历久弥新。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正如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1]它是新兴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武器。虽然它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摧毁封建主义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中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必须看到,这种人本主义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的。它的根本特点是脱离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来谈论所谓普遍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而实际上这种人性是以资产者自身为模特儿描绘出来的,只不过被解释为一切人共有的人性而已。这样的“人”,正因为被说成属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所以也就不属于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只是思想家虚构的幻影,而不是现实的存在。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这种人本思想在数千年的中国宗法社会中源远流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于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朴素意识和美好憧憬,但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治人之术和牧民之道的重要方略之一,是历朝历代推行“仁政”和“王道”的理论基础。从《尚书》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到《管子》的“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从孔子的“仁者爱人”、“泛爱众”、“修己以安百姓”到孟子的“民贵君轻”,无不是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本思想的大力宣扬。不可否认,在人身依附关系严重、阶级对立的封建社会,这种民本思想对于抑制过度的剥削和压迫、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历史的进步性,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民众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就不可能逃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窠臼,那种将实现“民本”思想的良好愿望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的想法,已被历史反复证明,只是一种幻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它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新的人本思想,是对西方近代以来的“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的矫正。“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是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惟一的价值尺度,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忽视了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进步。这种发展观虽然在历史上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迅速积累物质财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祉,相反,却出现了就业形势严峻、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