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讲
通变·时序(文学史论)
1
一、会通适变
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
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
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
2
只变不通,弥近弥澹
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
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
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
从质及讹,弥近弥澹,
竞今疏古,风昧气衰。
3
只通不变,五家如一
枚乘《七发》:通望兮东海,虹洞兮苍天。
相如《上林》: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
马融《广成》: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入乎西陂。
扬雄《校猎》:出入日月,天与地沓。
张衡《西京》: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于濛汜。”
4
通变之术
练青濯绛,必归蓝蒨;
矫讹翻浅,还宗经诰。
斟酌乎质文之间,
隐括乎雅俗之际
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5
“通”什么?“变”什么?
变则其久
通则不乏
文辞气力
通变则久
此无方之数也
骋无穷之路
万里之逸步
足疲者辍塗
庭间之回骤
诗赋书记
名理相因
此有常之体也
饮不尽之源
绠短者衔渴
相关评点
6
相关评点:
札记曰:“文有可变革者,有不可变革者。可变革者,遣词捶字,宅句安章,随手之变,人各不同。不可变革者,规矩法律是也,虽历千载,而粲然如新……”
返回
7
怎样“通”?怎样“变”?
变则其久
通则不乏
数必酌于新声
望今制奇
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
体必资于故实
参古定法
博览以精阅
总纲纪而摄契
斟酌乎质文之间櫽括乎雅俗之际
相关评点
8
相关评点:
范注:此篇虽旨在变新复古,而通变之术要在“资故实,酌新声”两语,缺一则疏矣。
札记:“博精二字最要。”
范注:窃案“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二语,尤为通变之要本。盖必情真气盛,骨力峻茂,言人不厌其言,然后故实新声,皆为我所用。若情匮气失,效今固不可,拟古亦取憎也。
返回
9
“矫讹翻浅”→“还宗经诰”
评论文风:
黄唐
淳而质
→
虞夏
质而辨
→
商周
丽而雅
→
楚汉
侈而艳
→
魏晋
浅而绮
→
宋初
讹而新
得出结论:
因为“竞今疏古”,所以“风味气衰”。
开出药方:
为了“矫讹翻浅”,必须“还宗经诰”。
相关评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