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浅论航天企业 深化改革的思路.doc

格式:doc   大小:13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航天企业 深化改革的思路.doc

上传人:771635255 2018/4/11 文件大小:1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航天企业 深化改革的思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航天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路
随着改革的深入,航天企业向以航天为本、军民结合、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航天新型经营管理机制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但由于航天企业对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诸多的不适应,深层次改革任务还相当繁重。
和平时期,军品任务锐减,甚至没有任务,民品项目又开发不力,没有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广大职工“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滞后的经营管理体制让企业裹足不前,个别企业甚至面临破产与倒闭的危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让航天企业走出困境,走向希望。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长期以来,航天企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体制所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与市场的需求相去甚远。其一,由于在产权方面国家没有具体的法人代表,而国有企业又没有法人代表所有权,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不确定的,没有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二,作为行业管理的部门改为公司制后,公司、基地和厂所三级管理模式基本没变,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上还是承袭了政府管理的模式,这种运行机制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的运作。其三,军民品混线同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军品与民品不同,军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不存在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前提条件,军品企业属国家独资,产权单一,不存在多元投资主体,军品项目生产受上级部门和主管干预多,企业同样难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航天企业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尽快实施军民分离、分立。结合科研生产能力的调整,按照军品民品分线管理的原则,分离民品和三产,界定产权,核定资产占用量,为资产重组创造条件;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或兼并,分离不良资产,对条件成熟的单位从组织体制上实行军民品分立,各自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其次,改革目前的三级管理体制。总公司、院和厂所三个层次上不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是投资受益与授权经营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一切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合同和契约来解决,厂所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管理。院和厂所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实现了企业财产国家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同时又克服所有者“越位”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切实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
航天企业优秀的拳头产品少,大多数项目都是处于小批量投产状态,开发的新项目屡屡受挫,其原因在于:一是多年来****惯于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管理模式,对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重视不够,生产的产品大都是长线产品,品种单一,款式陈旧,技术含量、产品档次低,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根据国家内贸部调查分析,航天企业现有80种主要民品,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仅占5%,产品结构急需调整。二是在民品的生产中,仍按军品生产的手段来保证,质量是最好的,但成本太高,普遍高出市场价格的10%~20%,同样造成了产品的滞销。三是由于军品型号的研制要靠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吃皇粮”的概念根深蒂固,因此对军品研制中的成本核算并不在意,这种观念带到民品开发中去势必导致产品因开发经费不足而半途而废,或开发周期长,等开发出来后市场又丢失了。
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一,要经过广泛调查、科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