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管理大股东占用资金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管理大股东占用资金论文.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4/12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管理大股东占用资金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管理大股东占用资金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原因分析;长效机制的建立;总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历史上“输血式”的分拆上市模式导致的“后遗症”、上市公司体制转轨不彻底、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的监管和约束力度不够、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已经发生大股东占款的上市公司的清欠问题、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股东行为的监管、扩大证管部门对大股东的监管权限、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的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国资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督促国有大股东规范自身行为、净化市场外部环境,推动整个社会诚信体制的建立、推动整个诚信体制的建立,标本兼治地解决大股东恶意占款的问题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从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现状入手,从公司治理、证券市场发展和政策监管等方面剖析其原因,并对最终建立根除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的长效机制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有大股东;上市公司;占用资金;长效机制
1原因分析
历史上“输血式”的分拆上市模式导致的“后遗症”
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定位是为“国企解困”。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从原国有企业中分拆一部分相对优质的资产组建而成,而大部分的不良资产和社会负担则留在母公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划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四个部分。过去,只有社会公众股是可以上市流通的,而其在总股本中仅占30%左右。在非流通股份中,原国有企业占绝对控股地位,“一股独大”。经过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原非流通股已实现可流通,但目前绝大多数仍处于锁定期内,故现在仍旧无法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这种由于制度安排而非市场自发形成的高度集中股权结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约束制衡机制,大股东及关联方控制权不受约束,上市公司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其随手使用的提款机。
上市公司体制转轨不彻底
传统意识观念的影响。在某些国有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作自己的子公司或下属单位,而非市场投资者共有的资产。
改制不彻底的影响。部分上市公司改制设立时产供销体系不完善,或是由于较为特殊的销售体制,导致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性,不得不与大股东及关联方发生大量的关联交易。大量的关联交易成为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的主要途径或载体。
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的监管和约束力度不够
上市公司资金被侵占,大股东是“祸首”,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帮凶”,两者都应当受到追究和查处。从政府监管来看,负责上市公司监管的证监会职权尚有局限,不能监督控股股东。从法律制度来看,我国缺乏对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问责机制,缺乏打击资金非法转移的法律法规,也缺少当中小股东利益受到大股东侵害时诉讼制度。
2长效机制的建立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首先应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已经发生大股东占款的上市公司的清欠问题,其次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的占款现象发生,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建立杜绝大股东资金占用、切实形成保护上市公司独立法人财产权的长效机制。
在解决清欠问题方面,诸如“以股抵债”、协议转让、公司分立及强制拍卖等措施已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防止新的占款现象发生的措施将融合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中。长效机制的建立则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