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药家鑫案件论文德育教育论文:由药家鑫案件引发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犯罪案件频现报端,2010年,药家鑫案件的出现更是折射出我国大学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暴露出在德育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药家鑫案件德育教育对策
现象一: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骑电动自行车同向而行的张妙,下车查看时,发现张妙正在记车牌号,因害怕承担责任,就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对张妙连捅八刀,致张妙死亡。
现象二:
药家鑫归案后,西安音乐学院部分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多数学生为药家鑫开脱,更有甚者,其同门师妹,一位叫李颖的08级键盘系学生发言:“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
事后根据现场120急救人员及警方说法,被药家鑫撞倒的张妙当时只是左腿骨折、颅脑轻度受损,如果送至医院并赔付医药费,则本案绝不会涉及刑事责任,然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事人不仅见死不救,反而无视道德、法律观念,挥刀相向,一起本可避免的悲剧最终以药家鑫的死刑收场,让人可恨可叹,其后学生们的言论更是激起舆论哗然,不仅惊问,现在学生的道德素质怎么如
此这般,高校德育教育到底怎么了。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教育基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深入发展,使得社会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元化的社会观念,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与呈现,使高校的德育教育面临全新的课题和挑战,也不断丰富着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学教育更应该是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大学教育的任务与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专业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操守,不仅使学生具有“才”,更要使学生具备“德”,唯有如此,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持续兴旺发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更好的建立。
德育教育重视不足,相关理论研究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时期、新思潮等多元化的特点,可是,由于高校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片面理解,对德育教育重视不足,导致相关德育教育理论研究不能跟上时代步伐,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因而效果不好。
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高校的德育教育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正值青春活力时期,“天之骄子”的荣誉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极易激起学生的责任感和干事创业、闯荡社会的冲动,而德育教育简单的说教,缺乏社会实践性,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德育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性,对社会上发生的某些关于道德的现象的漠视,以及不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德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仅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书本中。
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大多从学校立场出发,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多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说教,甚至是斥责,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