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息化:现代金融服务的命脉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
编者按: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金融行业通过引导资金流,在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金融业既面临着高科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行业壁垒被高科技企业和综合服务
机构攻破之后的激烈竞争,传统金融行业面临向现代金融服务业转变的艰巨任务。我们调查发现,一直以来,金融行业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成为引领金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报记者撰写了金融业信息化的调查报告,同时分析国外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三个特点,并提供招商银行信息化的典型案例,希望对读者了解金融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所帮助。
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沟通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现代金融行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业务开拓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现代金融业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金融信息化顺势而生。我们调查发现,一直以来,金融行业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在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在金融业日益显现对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强大支撑能力之时,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命脉。
信息化打造高效内部管理
2006年4月20日,中国银联主机和通信网络出现故障,据称全球至少有34万家商户以及6万台ATM机受到影响。这次网络故障导致跨行业务和刷卡消费中断6小时左右,全国数百万笔跨行交易无法完成。金融行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可以用须臾不可离来形容了。
金融行业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业务管理的行业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先进银行就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票据集中录入,实现账务管理的批处理,成为金融信息化的开端。在经过了单机批处理阶段、联机实时处理阶段、经营管理信息化阶段之后,目前国际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已进入银行再造与虚拟业务阶段。我国金融信息化虽然起步晚于国际发达国家,但是基本上也是遵循相同的发展阶段,向着金融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目前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建设,走在了国内行业信息化的前列。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静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的现代化”,信息化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系统已拥有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自动柜员机(ATM)近3万台、销售点终端(POS)22万台。证券行业建立了高效、可靠的交易通信网络,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双向VSAT卫星网、高速单向卫星数据广播网、地面通信专网连接全国约3000家证券营业部,为证券公司提供委托、行情、咨询等信息的传输通道,并基本实现了卫星网和地面网的互备。保险行业在过去3年中IT的年平均投入约为11亿元人民币,%。全国性金融机构一般都建立了两个互为备份的高速内部网络系统,并可以通过网络,在银行之间、银行与证券机构之间,银行与海关、税务、财政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以及部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SAP公司全球金融服务业高级副总裁贝尔德认为,整个金融业务流程都可以实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