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内容提要: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业已****惯了的资金价格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从而对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模式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使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机制、竞争机制和赢利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整体的风险水平大幅度提高。为此,商业银行只有及早转换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理顺管理体制,改进风险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才能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与政策取向
利率体现
ssbbWw
了金融商品的价格,和商品市场一样,如果8 tt 利率水平的形成不是由市场供求因素来决定,那么8ttt8金融市场在本质上就不是“市场化”的。在计划经济和经济生活中计划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政府包揽和决定了一切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基本没有利率决定的自主权。严格的利率管制与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体现
ssbbWw
了计划经济的特点和计划配置资源的要求
dDdtt
。推进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大,特别是在非国有企业、发展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转变之后,利率管制的负效应愈显突出:一是由于. com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不能通过利率差别来区别风险不同的贷款人,高风险贷款缺乏高收益补偿,银行处于风险收益不对称状态www .ddd Tt. com。当拥有贷款组合的银行征收的利息长期过低时,就会丧失其资本金,表现形式就是贷款的增加. com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二是由于. com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不能进行风险定价,在降低不良贷款的压力下,必然将贷款过分集中地投放到垄断行业的大企业、大项目、大客户中,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实践证明,过分的贷款集中,既造成了资金浪费,,也不能很好地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三是利率管制强化了金融工具之间的非市场差别,制约了公平竞争和投资者对金融工具的市场化选择。四是利率管制使得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作用范围受到很大制约,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正是基于经济金融运行机制的日趋市场化和对利率管制负效应的认识,我国已现实地选择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并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同年,国债尝试市场发行,部分国债发行利率实行市场招标;1998年政策性金融债券也实行了利率招标;1998年10月和1999年9月,央行两次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10月,央行放开了协议存款利率;2000年9月,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开始改革,央行下放了外币贷款和300万(含)美元以上
8 t tt o m
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2002年3月,央行在统一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了非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决定权。同时ssbbww. com,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从8家县市农村信用社拉开帷幕。按照<8ttt8table>央行的部署,利率市场化试点工作将于2003年全面铺开,试点将涉及到银行普通存贷款业务。
可以,目前我国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
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基本放开,除了关键性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还没有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