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推荐]医药物流医药流通的领域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医药,但你知道康恩贝制药、浙江医药等药厂生产的药品是如何到达你手中的吗?其价格与其成本到底相差多少倍?这个流程中哪个环节最赚钱?
这个过程,就是医药物流。作为专业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医药物流已经成为“大药房”和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近两年,从高盛注资海王星辰、日本铃谦与上海医药成立合资公司、风险投资入股九州通、武汉同济堂、广州医药和上海医药同样先后完成了海外资金的引入,种种迹象显示,大量风险资本开始涌入这个医改当中的“皇冠”——“医药流通领域”。
资本涌入医药物流
“近年,大量资本涌入医药物流领域,主要是因为国内医药行业目前是个逐渐开放的行业,但却没有能够单独垄断市场的药企,因此国内药市呈现出‘多、小、散、乱”的局面。随着国内药企布局全国的医药物流网络的成熟,地方子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年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医药流通集团将会超过10家。而年销售规模接近500亿元的医药流通集团将初步具备行业垄断的特点。”某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显然,所有的一切与医药流通领域的起步息息相关。中国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前,由于历史的原因,药品流通基本上属于国有专营,各级医药公司经营药品批发,负责药品零售的药店和医院则必须统一从医药公司进货。因此,药品物流配送同时也大多由医药批发企业承担,这些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上下游公司,因而采用企业内自营模式,进行企业内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和配送,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小而全”,其物流组织形式分散,低效高耗。
因此,这直接导致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内的企业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其规模普遍较小,据行业统计,,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只有800余家,销售额最大的国药集团、上海医药、九州通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美国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在美国,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 Health)即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
此外,除了规模方面的问题,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也使医药物流明显滞后于整个物流行业。由于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存在缺少医药物流管理、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医药物流的增值服务等软件,医药商品没有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等问题。这就成为国内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障碍,物流经营者不能对供应商、零售药店、医院药房进行有效的管理、配送率不高,没有竞争力。
因此,面对现状,这些传统的医药企业正在逐步转型为第三方医药外包物流公司,据记者了解,这一行业内最早出现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为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但是直到2005年,这一市场形态在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之后,才逐步为大众所知,并得到市场认可。2005年,由日本全国赤帽株式会社(持股40%)与日本有限会社IDCM(持股20%)、中国香港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及上海迅领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5%)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