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的定义
市场是进行商品流通的机构和场所
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是商品经济性社会再生产诸环节中处于媒介和中心地位的交换要素
市场是一种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
概括来说:市场就是指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联系
1、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即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市场机制调节商品流通,并进一步调节商品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2、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市场起配置资源主体作用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而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初期的小商品经济不是市场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
(1)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以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2)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经济主体自主平等,市场才可不断发展。
(3)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市场经济成熟程度。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区别
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生产方式采取价值生产形式,它反映的是劳动的间接社会性质。即: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经济较为抽象,更为本质层次的规定
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与计划经济相对。主要体现生产商品的劳动社会性的实现或交换过程。其特征是通过市场来组织和分配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及收入,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较具体、更接近现象形态的规定。是实现劳动社会性的手段。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贯彻的。
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实际上是价值规律的功能和作用。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的基本要素即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的形成机制,供求关系的变动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
价格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的形成机制,供求关系的变动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市场经济中价格有多种功能:
1、传递信息。2、配置资源。3、促进技术进步。4、分配报酬。
价格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
具有足够弹性:物价不冻结,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变化。
市场具有充分竞争性。价格与供求联动关系的实现,要以市场竞争为条件。价格与供求联动关系的实现,要以市场竞争为条件。
供求机制
需求是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说到需求量,一是考虑某商品的销售价格,二是考虑在该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供给是市场活动的一个基本条件,指生产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提供的商品。供给量是卖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出售的某一商品的数量。
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方向的变化关系,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化关系。
价格机制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作用,正是借助于供求机制来实现的。
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会低于价值;供小于求的商品,价格会高于价值。由此会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发调节生产要素的流向,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这一过程中,供求趋于平衡,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价值规律的作用得到实现。
竞争机制
竞争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竞争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为了在产品的销售市场上取得有利地位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在商品价格、质量、销售方式等方面试图胜过对手的一种内在的必然趋势。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同种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部门之间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根据竞争的手段,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竞争机制
买方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为了争夺有限的商品或资源,竞争的结果使得商品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是指需求持续超过供给,使卖方在与买方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其特征是: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买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失去与卖方讨价还价的条件和力量;卖者之间的竞争不再表现为改进技术、更新产品和提高质量,而是通过竞相提价和降低质量获得超额经济利益。
卖方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市场占有份额,竞争的结果使得商品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是指供给持续超过需求,使买方在与卖方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其特征是:商品过剩和价格下跌;卖方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失去与买方之间讨价还价的条件和力量;竞争的手段主要是改进技术,更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