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论文 3.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论文 3.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4/1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论文 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论文
一、建、中、工三行的股改进程
2005年10月,建设银行作为我国首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并在07年成功回归A股市场;2006年,中行首次实现了A+H股的上市模式,并于6月1日和7月5日先后在香港和上海挂牌发行;同年10月,工商银行首次完成了H股和A股同时发行、同步上市,并成为世界股票交易史上一次最大交易的IPO。本文将从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两个环节来对上述三大银行的股改过程进行描述分析。财务重组
在财务重组方面,三大银行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分别选择适当的方式完成资金注入和不良资产的处理。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有关数据,本文得到了三大银行财务重组的基本情况。
建行的财务重组包括了汇金公司225亿美元的注资、发行400亿的次级债券、通过央行票据和核销处理的1289亿可疑类贷款以及569亿损失类贷款的核销。中行的财务重组情况和建行非常相似,具体包括225亿美元的汇金注资、600亿元的次级债券、1489亿元的可疑类贷款处理和1424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处理。而工行在财务重组时,还增加了1240亿元的财政注资,对损失类贷款的处理也由直接核销转变为由汇金公司和国家财政部共管账户、并通过未来收益来逐年冲销。
除此之外,各银行还通过资产出售来收回部分资本金,同时,国家政府则通过补充款项、优惠税率以及债券利息支付和本金兑付支持等方式,提供宏观支持。
经过重组,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均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满足了中国银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相应要求。截至2008年6月底,工、中、建三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和%,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和%,净利润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
公司治理
在股改初期,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主要指产权结构的改革。通过增资扩股,不仅能够实现银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还可以充分利用投资者先进的技术经验。根据三行的年报及招股说明书,建、中、工三行在IPO之前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为国家财政和外商投资相结合的形式。
以建行为例,汇金公司的参股比例为%,其次是中国建设%的参股比例和美国银行以及新加坡淡马锡约14%的股权,最后才是上海宝钢、国家电网和长江电力约4%的参股比例。而在中行和工行的股权分配中,国内企业不再拥有任何参股比例。对于中行的股权,汇金公司的参股比例为%,其他则为RBSChina、新加坡淡马锡和社保基金理事会等约20%的参股比例;对于工行来说,国家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分别拥有其43%左右的股权,其余股权则属于高盛集团、社保基金理事会、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
在此基础上,三大银行还制定了现代公司治理的法律文件,并完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的设立,从而基本上形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职责划分,构建起了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雏形。四、完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几点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较高不良贷款率和较低运行效率等在内的问题,并不可能随着上市立刻得到解决,而国外战略投资者在特殊国际经济形势下所作出的决策,也会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绩效。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