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22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zhanglaifa 2018/4/16 文件大小:2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
: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  者、纵  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11.《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著。此书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绘画通史,文章体裁新颖、材料丰富,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全书共分十卷,内容大致包括四部分: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1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张璪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他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有好多作品产生。
13.“意在笔先”:“意”主要是指构思的内容,即用形象来把握思想、情感、意趣。有了这个意就全局在胸,落笔就能“守其神,专其一”
14.“品论”:以品论画,自六朝始,历代沿袭,遂成传统。立品格,对于把握绘画的审美特征是一个创举,对于中国古典美的范畴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专指封建时代为皇室宫廷供养的专职画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一般讲求工细、整齐、富丽堂皇,有较强的装饰性。
16.“南宋四大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1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清明节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世俗生活。
18.《太白行吟图》:作者梁楷是宋嘉泰年间的画院待诏。〈太白行吟图〉是他减笔画的代表作品。用迅疾洒脱、灵转活泼的几笔,活现了李白“恃才傲物、不慕荣利”的性格和昂扬潇洒的动人神情。
:是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
20.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被称做元四家。
:明末的绘画大师,而且是一位重要的绘画理论家。他提出了“南北宗论”。
:明朝朱耷,号八大山人。善画山水花鸟竹木。
: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地区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燮,黄慎,李  ,罗骋,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等八人。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创。吴道子在中年之后,一改顾恺之以来的线型,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将"吴带当风"作为一种技法规范。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