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如何在和谐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使之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既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家长的期望所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和谐校园”活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依法从教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能自觉抵制邪教组织的渗透,杜绝不健康思想和行为,基本遏制违法犯罪行为,校园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二、主要措施
1、抓好落实,广泛宣传。学校领导要提高对创建“和谐校园”
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创建“和谐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研究部署创建和谐学校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建设“和谐学校”活动的积极性,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建设的浓厚氛围。
2、加强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师德建设活动,大力弘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各班班主任、学年组长、教研组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每天必须把本班本室的安全情况如实上报,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解决。把安全工作作为教育行政管理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4、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首先,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宣传手段,以及开展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外活动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教给师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撤离、疏散和自救自护的方法,切实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能力。其次,学校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同时邀请法制校长定期对学生举办法制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目的不仅要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5、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教育教学设施安全检查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留安全死角。
加强对学校的防火、防盗安全检查,总务人员要做到勤检查,勤汇报,加大对消防安全的投入力度。强化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学校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卫生工作,不定期进行检查,严把进货关、出售关。严防食物中毒、投毒,传染病的发生。为提高学生参与
“和谐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学校举办“和谐班级”、“和谐团支部”的评选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以点带面,从而在全校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6、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力度,学校成立专门的治安小组,具体负责学校的治安,保持与本地司法、公安部门的密切联系,对社会闲散人员到校滋事事件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增强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安全感。
7、创建
“和谐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篇二:
2017教师志愿者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