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5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8/4/17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
①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有客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②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有内在联系。
③差异性: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④可变性: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不同点
地理位置
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大致位于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区,虽雨热同期但降水较少,生长期也较短
土地条件
长期耕作改造形成水稻土,较为分散的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大
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相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区域
地理环境
耕作业
其他部门
土地类型
农作物
熟制
长江三角洲
良好的水热条件,河湖水面广
水田为主的耕地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
水热条件有限制,西部平原分布广
旱地为主的耕地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西部发展畜牧业

区域
优越的地理环境
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轻工业发达
从国内外运进矿产资源
发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发展重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1)该地区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
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②发展时期
技术水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克服限制条件:船的使用使水网成为通道;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了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
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③农业社会
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
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我国的粮食、桑蚕、棉花生产基地
④工商业发展时期
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
“粮食”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棉花生产比不上南疆和华北平原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1)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也已成为趋势,如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就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置,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1)传感器是遥感的关键装置,是遥感的中心环节。
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2)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成果(专业软件统计数字)

(1)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2)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2)地面控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