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际交流活动方案2015
小学数学校际研讨交流活动方案
原则:教师自愿申请,学校配合安排
学校主动申请,学区统筹安排
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推进学校的有效教研。充分利用学区自有资源,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引领全体教师更上一个层次。利用这一活动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内容:本学期将在学区11所小学内开展数学校际研讨交流活动。内容大致如下:
1、有意愿上学区研讨课的老师,由教师所在学校教导处向学区提出申请,由学区统筹安排到适合的兄弟学校进行研讨交流,可以独立进行该次活动,也可以穿插到该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同时进行,具体视该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安排表而定,并发给教师学区开课证书。
2、有意愿邀请兄弟学校数学教师来校交流的,由学校教导处在开学初向学区提出申请,由学区统筹安排,派遣数学学科教强学校的骨干教师到该校进行研讨活动,活动形式不限(可以上课、可以参加评课、也可以以讲座、同课异构等方法进行)并发给学区证书。
备注:
1、学校有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每学期必须至少安排一次校际交流活动。
2、以上只是初步设想,还待进一步完善与确认。
中学校际交流活动方案
根据武汉市教育工委及市委党校分校要求,城乡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至少要开展三次校际交流活动,借此活动的开展去搭建两校友谊的平台,当好两校的使者和桥梁,计划在两校间开展学校行政管理交流、教师教学教研交流、学生学习体验交流活动,特制定XX中学与武汉初级中学校际交流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两校间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增进两校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换双方学校典范的做法与经验,相互参考,实现双惠互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两校的管理水平、文化内涵、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交流的形式及内容
(一)、学校行政管理交流。
1、校长交流。建立校长常态交流,双方学校校级班子互访,就双方交流学习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做出具体的协商,并据此内容拟定具体交流方案及安排。
2、干部交流。组织学校校级干部、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及优秀教师代表,通过参观访问、座谈交流,深入学校、教室,考察学校管理模式、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工作、校本教研、有效德育、教育科研等。
(二)、教师教室教学交流。
以教室教学为主阵地,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邀请双方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就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问题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
(三)、学生学习体验交流。
组织学生参加联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手拉手”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目标。
三、具体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
9月27日两校七八年级月考联考(武汉初级中学命题)
10月 8日校长对接,落实方案
10月16日 xx初级中学领导来XX中学交流学习(XX中学的校长、教导主任介绍学校的管理特色)
10月25日 XX中学领导来武汉初级中学参观学习(武汉初级中学的校长及领导介绍学校的管理特色)
11月15日 XX中学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到武汉初级中学参观学习(教学教研交流、观摩教室、谈学习体会)
11月29 xx初级中学教师及部分学生到XX中学参观学习(教室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1月15 总结学期交流工作,拟定下学期交流方案
篇二:
2017教师志愿者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