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措施.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4/1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主要特征
,抱团现象严重
大学生从众心理是一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部分学生由于平时极少关注就业政策与动态,不注重收集、筛选学校引进的企业单位信息,同时学生自身独立意识不强,对自我价值的定位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还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应聘过程中往往存在同班级、同寝室的学生扎堆签约同一家企业,或不考虑自身情况,被动地接受家人的建议而就业等现象,从而出现盲目随大流,人云亦云等不良现象,错失就业良机。
,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急功近利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经调查发现,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发展较快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念依旧存在。就业性质方面,稳定、社会地位高的国企、研究所的比重逐步增加,中小型企业往往不受学生青睐。同时,薪资仍是学生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几乎80%的学生期望毕业时的薪资能达到3500元以上。综合以上分析,高薪、体面、工作环境优越的职位始终是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首选;愿意从基层做起,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毕业生则相对较少,功利现象明显。
,悲观、自傲心理并存
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往往家境贫寒,没有背景,易自惭形秽,在就业选择上缺少与人争锋的勇气,思想负担重。同时,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校、专业不满意,应聘过程中畏首畏尾,一旦应聘失败,需要较长时间调整。相反,有些学生则自命清高,求职应聘过程中挑三拣四,好高骛远,难以脚踏实地,当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时,更易导致压抑、不满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就业受阻。
,求稳心态明显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传统观念和自身“恋家情结”等因素影响,一份安定、福利待遇优、劳动保障好的单位已成为此类学生的最佳选择,甚至其不考虑自己所学专业是否与择业岗位相关,近些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火热现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前,尽管国家、学校已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诸多利好政策,但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未有明显高涨。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原因分析

(1)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存在一定异步性。大学是特殊的成长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开始逐渐替代生理问题,其完善、健康与否成为这个时期的重点。大学生往往充满***,怀揣理想,渴望尽快摆脱家庭与学校的约束而步人社会,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然而求职过程中,内心的不成熟与不稳定使得他们很难客观、全面地认识复杂多变的社会,易导致产生现实与理想不一致。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社会实践以及足够的经验积累,在面对残酷现实时,经常伴随着理性和感性,自立和依赖的交错,情绪波动明显,久而久之易形成心理障碍。
(2)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就业主动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综合能力的高低。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综合能力相较于企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学****自觉性不足;其次,理论知识薄弱,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再次,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差;最后,缺乏应有的钻研、开拓精神,难以担任较高层次的职务。
(3)大学生就业观念保守陈旧,求职准备不足。绝大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均是首次就业,从心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