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建议.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4/18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建议
我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全民办教育、村村建学校,有的村小生源少只有10来名学生加幼儿,实行复式教学,师资配备不全,教学质量低下。到2000年前后,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地纷纷调整学校布局,撤点并校。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个别县乡政府片面追求降低办学成本,有的学校规模过大,数万人口的乡镇只有1-2所九年制学校,覆盖半径过长,而食宿条件又不配套,造成学生上学距离过远,不得不以车代步。但由于公共财力不足和农村学生家长承受能力有限,难以配备合格的学生用车,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力量大多均以淘汰车辆用作接送学生,安全系数极低。远距离学生交通风险陡增。由此可见,学生用车风险除常规的交通道路事故因素之外,还有学生上学距离过远、远距离学生学校食宿条件欠缺、基层政府财力不足、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民家长承受能力低等原因。联系2010年春天发生的校园血案,学校安全既有校内的校舍、用电、消防等安全问题,也有与校外密切相关的食品、用车、周边治安环境等问题。是典型的系统问题。甘肃正宁县、江苏丰县发生的学生用车伤亡事故作为个案是表象,逐层分析就可发现学校布局不合理、学校布局调整后吃住行保障机制不完善、学生用车管理不到位、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等等。深层的还有城乡与地区差别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考核、教育督政督导等宏观层面的问题。总之,要保障学校安全,必须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统筹兼顾,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首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对现有学校布局根据“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再调整。学生交通风险的增高是由于学校幼儿园布局的不合理,而布局不合理往往由于基层政府财力不足不得不扩大单个学校规模以致远距离学生群体越来越大。因此,应当根据各地的地理人口实际,科学规划学校幼儿园设置,对规模过大的学校实行分设,既使教育资源配备达到一定规模并实现应有的教学质量效果,又不致半径过长。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即可入学;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或骑车半小时或乘车15分钟即可到校。地广人稀的农村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则应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主。同时,多措并举解决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千方百计减少学生在途时间与次数。建寄宿制学校可以使学生在途次数由每天往返2次减为每周往返2次;建学生午餐食堂则可以使学生由每天往返2次减到1次,交通风险自然降低许多。
其次,与城乡公交统筹解决学生用车。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农村生源还将减少,城市扩大后,生源增多,城区学生也需要以车代步。但是如果每个学校按在校生人数除以单车载员配备专用校车,特别是配备象美国那样的校车,是我国国力民力都无法承担的。而且高成本注定不可持续。因而,学生用车应与城乡公交统筹,完善农村公路X,延长城乡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密度。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调度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以优质公交车定点接送学生,完成任务后仍然投入公交运营。公交公司因此发生亏损的,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比养一大批校车和一大批专职驾驶员的成本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