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3CT科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11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CT科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4/20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CT科管理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T科科室管理制度
实行在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精神饱满,热情、耐心、负责地接待每位患者。
坚持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科务会,讨论本科发展及解决科室中存在的问题。
全科人员在发挥现有设备、技术力量的前提下,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CT科技术人员岗位相对固定,力求掌握影像学检诊设备的操作使用。
医师影像学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发出,经科室主任授权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可参加报告审核工作。
要全面落实科室的各项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自查、互查工作,保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对疑难、特殊检诊患者实行集体会诊和重点病例随访制度,患者随访由接诊医师负责,定期对随访患者进行病例讨论。
积极开展电话预约、分时段预约、胶片即时发放等便民措施,缩短患者检查预约时间和等候时间,方便患者就医。
CT/MR室管理制度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人机房,机房内保持安静工作环境。
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机房内严禁吸烟、吃零食、接待与工作无关的来访等,保持机房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
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检查工作范围以外的患者。
工作人员应爱护设备及附件。托架、线圈等CT/MR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护理人员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高压注射器进行清理。
技师、医生、护理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应定期做好机器的清洁及日常维护工作,做好设备运行及维护记录。
所有患者影像资料应及时上传PACS系统,在中央服务器保存,防止丟失。
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完成增强检查患者必须留观30分钟,确认无过敏反应后方可离开。如有意外,立刻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登记室管理制度
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地接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的良好窗口形象。
核对患者信息、摄片部位,核实收费,并做登记,将所有资料输人电脑。
首诊患者编写新号码,留存患者医保号、身份证号及联系电话以利查询。
对申请增强检查的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的准备事项。
集体会诊制度
每个工作日早晨(也可根据情况安排在下午)利用半小时至―个小时,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组织全科医生、进修医生、实****医生会诊。
由值班医师事先准备挑选一天中较为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并收集这些病例的病史及其他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做好集体会诊记录。
会诊时由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各种影像和其他相关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必要时由科主任或主持读片的上级医师对病例进行点评。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应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也可不定期进行。应注意随时收集疑难病例。
疑难病例讨论一般在科内进行。若遇特殊病例,需要病理、临床或其他影像医师参加时,则可邀请相关医师。
每次疑难病例讨论,必须由指定医师事做好准备工作。负责收集所有影像资料及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査结果,査阅有关文献,认真作好发言准备。
讨论时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并指定专人做好记录。
当听完医师的报告后,可指令其他医师发言,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一般发言的顺序应按职称由低到高进行。
主持人应在详细观察影像资料、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认真听取其他医师发言的基础上,提出分析意见和考虑的诊断结论。
必要时还可对相关检查方法、文献报告、分析思路等作出评述。
特殊病例也可请病理或临床医师讲解有关病理、影像和临床诊断要点,特别是相关研究进展。
重点病例随访制度
定期对重点病例进行随访工作,重点病例包括:
所有诊断为或不排除肿瘤而有手术指征或组织活检指征可以获得病理结果的病例;
早期不能定性的占位,需要影像学定期随访的病例;
疑难少见病例保守治疗,可取得临床诊断依据的病例;
CT/MR血管成像可经DSA金标准明确诊断的病例;
对于新开展技术,无论影像诊断阳性或阴性病例均需随访出确诊结果,以明确新技术诊断价值。
重点病例随访率大于80%。
随访结果每月一次反馈讨论,有专人主持并记录。
认真分析病例诊断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整改提高,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大于90%。
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制度
医学影像科所有检查的诊断报告,由具备注册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CT/MR诊断资质的医师书写,由经科室主任授权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审核签字后发放。
夜间急诊报告由本科的值班人员出具临时诊断意见,下一个工作日出具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审核签字的正式的诊断报告。
疑难报告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签字,或进行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