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部分消毒技术基础知识参考题库
,特别关注的要点是实验室应具备
A. 明确的法律地位
B. 较强的经济能力
C. 良好的环境条件
D. 充足的仪器设备
E. 有资质的人员
答案:A
解析:实验室是否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决定了该实验室是否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和保证公正性的能力,也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
2. 检验方法具有的下列哪种特性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A. 稳定性
B. 文件化
C. 标准化
D. 重复性
E. 灵敏性
答案:C
3.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A. 病原细菌
B. 病原真菌
C. 病原病毒
D. 病原微生物
E. 病原放线菌
答案:D
解析: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 对消毒剂的要求是
A. 必须杀死含有芽胞的细菌
B. 能够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即可
C. 使微生物毒力失活
D. 使微生物酶系统失活
E. 抑制微生物生长
答案: B
解析:消毒剂是用于杀灭或清除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高效消毒剂在短时间内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多数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
5. 关于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下述错误的提法是
A. 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B. 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C. 一般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D.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E.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答案:A
解析:70%~75%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6. 微生物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依次为
A. 分枝杆菌>细菌芽胞>无脂病毒>细菌繁殖体>朊病毒>真菌>含脂病毒
B. 朊病毒>细菌芽胞>分枝杆菌>无脂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含脂病毒
C. 朊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分枝杆菌>无脂病毒>细菌繁殖体>含脂病毒
D. 含脂病毒>细菌芽胞>分枝杆菌>朊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无脂病毒
E. 细菌芽胞>朊病毒>分枝杆菌>无脂病毒>真菌>含脂病毒>细菌繁殖体
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①含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②细菌繁殖体;③真菌;④无脂病毒(没有脂质膜的病毒);⑤分枝杆菌;⑥细菌芽胞;⑦朊病毒。
7. 在消毒试验中,自然菌是指存在于某试验对象上
A. 由人工污染的混合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B. 由人工污染的致病微生物
C. 固有的、非人工污染的细菌(微生物)
D. 固有的、非人工污染的致病微生物
E. 固有的或人工污染的评价消毒效果的指示微生物
答案:C
解析:在消毒试验中,自然菌是指存在于某试验对象上固有的、非人工污染的细菌。一般来说,可有抗力不等的多种细菌。
8. 在消毒试验中,可用杀灭对数值(KL)表示消毒效果。当KL=2时,相应杀灭的微生物的百分率为
A. %
B. %
C. %
D. 99%
E. 90%
答案:D
解析:KL=lgNo-lgNt(No为试验菌数,Nt为经t时间作用后残留菌数)
9.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放线菌
E. 全部微生物
答案:E
解析: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0. Q10值,又称温度系数,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消毒时
A. 系数越小,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B. 系数越小,温度效应不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C. 系数越大,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D. 系数越大,温度效应不明显,消毒时间越长
E. 系数越大,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不变
答案:C
解析:Q10值(温度系数),指消毒时,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每增加10℃,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的变化。温度系数因杀菌方法或药物种类与菌种而异,系数越大,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11. 若某消毒方法的D值为15,则表示该方法
A.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100%
B.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99%
C.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90%
D. 作用10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50%
E. 作用1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15%
答案:C
解析:D值指杀灭微生物数量90%所需要的时间(min)。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有效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B. 对微生物无害,不减少微生物应有的回收量
C. 不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