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价格构成角度看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针对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以武汉市为例,选取一种农产品价格构成为主要分析对象,以经济学为分析工具,对农产品价格的构成、各个部分的价格变化原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价格构成市场规模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我们选取了武汉市的一些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我们以西红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了深入研究,下面以一车西红柿(10吨)为例来具体分析价格构成和市场主体规模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同影响。
我们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这三个角度来逐一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原因。
一、从生产领域角度
。
,,%;,,,生产者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比例仅约为41%。另外,/500克,%。也就是说,生产者的出售价格即产地价理论上应对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决定性影响,然而实际上,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只是处于市场销售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成本过高,相应地就会减少农民享受价格提高带来的利润空间,造成农民“高成本,低收益”的生产模式,这会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减少农产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
生产成本主要由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生产资料的成本构成,所以我们选择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这两个方面分析农产品生产价格提高的原因。
第一,劳动力的价格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即一个农业劳动力所要求的报酬取决于他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由于见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壮大,这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农村劳动力有了流动性加大,提高了生产者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最后通过价格传导到农产品供给市场上,造成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波动上涨。
第二,农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彼此反应灵敏度不一致。农业生产资料主体是企业,价格对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化反应很灵敏;农产品生产主体是政府和农民,价格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反应迟钝缓慢,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所制定的政策具有滞后性,农民自身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所做出的“预期迟”和“反应慢”。
近年来农民为了实现增产增收,盲目增加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量,致使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升,很多甚至超过同期部分农产品价格上升比例,农民的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很多农民增产不增收。
再加上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西红柿等蔬菜农产品属于小宗农作物,生产规模较小,科技力量薄弱,社会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农民不了解农产品生产信息而模仿其他农民的决策,这就容易造成一些盲目跟风或者哄抬价格行为,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
在一定条件下,农产品的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特别是土地使用规模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