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一口号”民主建国的伟大旗帜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
解放前夕,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了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寻求共同建立新中国之路,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了“五一口号”,立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五一口号”的发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
“五一口号”发布至今已60年了,这是一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文献,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建国的伟大旗帜,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今天重温“五一口号”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背景
抗战胜利后,为了和平统一、民主、团结,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真正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毛泽东和周恩来副主席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经过艰难曲折的政治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双十协定”即统一、民主、团结为基础,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经过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及进步人士的努力,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关于军队问题的协议》等;在《和平建国纲领》中明确规定全国各民主党派“团结一致,建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但是,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破坏了“政协决议”。26日,国民党出动30万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7月到9月,又大举进攻苏皖、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等解放区。蒋介石狂妄地扬言,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全部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
针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各解放区军民,英勇地抗击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8个月的时间,消灭了敌军71万人,迫使国民党军队停止了全面进攻,接着人民解放军开始逐步地展开了战略性反攻。到1947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12万人,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大进攻。此时国民党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还略占优势,但内部的派系矛盾日益加深,士气更加低落,在战略上已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蒋介石政府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无论政治、军事等形势,都向着有利于革命阵营的方面迅猛发展。
194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毛泽东考虑到,国民党政府很快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覆灭,新中线上升起,这时更需要全国人民一致行动,为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毛泽东决定用发布口号的方式表达这个政治意图,于是,亲自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鼓舞人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口号拟成后,首先征询了在城南庄的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之后,又亲自打电话征询已到平山县西柏坡的周恩来的意见。周恩来听后表示完全同意。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召开(史称城南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主席起草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以后简称为“五一口号
”)。同年5月1日新华通讯社广播电台对外进行了全文广播,同日《晋察冀日报》以第一版头条首要位置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