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ig分子 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739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ig分子 课件.ppt

上传人:mkjafow 2018/4/22 文件大小:3.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ig分子 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s)
邱晓彦教授
82805477
******@bjmu.
1
经典Ig的概念
◆ Ig基因重排只发生在B细胞
Ig来源于B细胞
◆ Ig具有基本的4肽链结构
由重链及轻链组成异源二聚体
◆ Ig基因重排是Ig表达的前提
可变区具有无限的多样性
◆ Ig是重要的免疫分子
作为BCR识别抗原与发挥抗体活性
2
Ig —生物体最奇妙的分子
无限的多样性
功能与结构的双重性
可变区——抗原结合
恒定区——生物学效应功能
不同的类、亚类及型别
分泌型和膜型表达
3
与Ig 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1
von Bering (德国人)
血清治疗
1908
Ehrlich (德国人) & Metchnikoff(俄国人)
抗体生成、吞噬
1972
Edelman (美国人) & Porter(英国人)
抗体分子结构
1977
Yalow (美国人)
放射免疫测定
1984
Koler( 德国人)
Milstein (英国人) & Jerne (丹麦人)
单克隆抗体
1987
Tonegawa(日本人)
Ig基因结构
4
1890年,von 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日,Kitasato) 在德国Koch实验室从白喉***免疫的动物体内发现了第一种抗体:白喉抗***,从而挽救了成千上万 的白喉患儿,死亡率从60%降到26%。
抗体的发现:
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法
提出了抗体及抗原的概念
1901年获第一届诺贝尔奖
Jenner创造牛痘苗
巴斯德发现细菌
Roux和Yersin发现了白喉杆菌外***
5
抗体是如何产生的?(半个世纪)
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
Paul Ehrlich (德,1854…1916)是体液免疫的倡导者。发生凝集、沉淀等现象。建立了血清学诊断方法。
他和梅契尼可夫共获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Ehrlich于1908年提出了侧链学说(side chain theory)。这个学说的基本含义是:机体细胞表面具有多种不同的侧链(受体),细菌***可与相应的侧链结合,对细胞起到某种刺激作用,促使与该***相结合的侧链过剩产生。过剩产生的侧链(即抗体)释放到体液中,由于它能与***结合,而妨碍了***与细胞的结合,发挥抗***的作用
6
抗体形成的模板学说
直接模板学说:在20世纪30年代Haurowitz等人认为抗体分子的结构是在抗原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并提出了抗体生成的模板学说(template theory)
间接模板学说:Pauling 等人又进一步对模板学说进行了修正,认为抗原是通过干扰胞核DNA而间接影响下形成的,并提出了抗体生成的间接模板学说
这一学说主宰了以后近30年的免疫学进展。它片面地强调了抗原对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而忽视了机体免疫反应的生物学过程。
7
抗体形成的免疫选择学说
克隆选择学说: 于1959年提出了细胞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提出了主要观点——抗原的作用是作为一个选择因素而不是作为一个指令或模板。因此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奖
主要思想:
机体存在针对各种抗原的抗体产生细胞
每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抗原刺激后产生记忆细胞
未成熟的抗体产生细胞接触抗原后会发生克隆删除
突变导致了多样性抗体的产生
Frank MacFarlane
1960年获诺贝尔奖
8
抗体产生细胞
膜型Ig(BCR)
记忆性抗体产生细胞
克隆增殖的抗体产生细胞
免疫选择
9
曾经认为所有的体细胞是抗体产生细胞
1949年Astrid Fagreus发现--浆细胞为抗体产生细胞.
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B细胞是浆细胞前体细胞
抗体产生细胞的发现: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分泌型Ig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