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我的课堂观.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课堂观.doc

上传人:bjy0415 2018/4/2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课堂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课堂观
青龙小学朱奋勤
我的课堂观。我的态度与做法中所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是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创造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我认为,保持师生双方心理平衡,创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有效办法。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本文着重就保持师生双方心理平衡,理顺教、学双方的关系,进而达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问题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兴趣相投
老师有兴趣教,这是教师的职责,容易做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这才是问题的要害。这里的关键是师生双方的注意力应调到同一个焦点上。对教师来说,讲课要讲得深、讲得透,讲得学生愿意听、爱听。对学生来说,应当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听得进、记得牢。只有教、学双方兴趣相投,才能激发和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如教小学六年制第九册课本中相遇问题应用题一课,教师讲到什么是相遇,谁来表演一下,这是学生难得的表演机会,因而感到老师讲题还要我们表演,感觉新鲜有趣,乐意动脑思考。一些肯动脑、思路活的同学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相遇。反应慢的同学可能一时不能理解。但经同学这么示范后也就理解了。这时,由于师生双方的兴趣都在“表演”上,学生就听得进,喜欢学,课堂效果就好。如果学生在课堂上
都能把老师所讲的问题理解了,掌握了,那么课外作业就可以少布置些,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减轻了。
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问题与学生所听所想的问题要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所授的课业就能听得懂、教师讲的内容学生要专心听,积极想,思路要随老师授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最小公倍数”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数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涵义,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怎样让学生经历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形成,教学中很有讲究,为此,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探索了一条新路,要求学生帮老师来定一个家访日期,小明的爸妈从7月1日起,重新调整上班时间,,他爸工作3天要休息一天,他妈工作5天要休息一天,老师想趁小明父母多在家时去家访,那么在这个月里,老师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家访呢?你会帮老师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通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加工改造,使课堂里的数学能够以充满了一种数学的内部联系(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外部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整体面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具体的说,就是先将数学“退回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自动地”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