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

格式:doc   大小:2,307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4/24 文件大小:2.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天体系统的划分
:主要有恒星、星云、星行、卫星、流星体、彗星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
: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1)中心天体:太阳
(2)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普通性:地球公转运动特点与其他行星相似;结构特点与类地行星相似
(2)特殊性:有生命体存在
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与成分;
(3)适宜的光照和温度;(4)安全的宇宙环境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和水循环主要动力。
(3)为人类提供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在各层的分布: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
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太阳黑子(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如太阳黑子数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⑤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如地震和旱涝灾害
六、地球的圈层结构
: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S: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P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不连续面:
名称
波速变化
莫霍面
此面一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变快
古登堡面
此面一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变慢
(3)划分:
圈层
物态
物质组成
地震波传播
地壳
岩石圈
固态
硅铝层
硅镁层
传播速度至莫霍面横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变快
地幔
上地幔
顶部
铁镁硅酸盐类矿物
传播速度至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变慢
软流层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软流层以下
地核
外核
液态或熔融状态
铁、镍
内核
固态
①地壳厚度规律: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厚。
(地壳的平均厚度:17km。陆地33km,海洋6km。)
②地壳上层硅铝层,不连续,在海洋中缺失,下层硅镁层,连续。
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100~110km,)其下为软流层。
地球自转及其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的特点
示意图
方向
表述一:自西向东自转
表述二: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周期
(1)地球自转真正周期:自转3600,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2)昼夜更替周期:自转360°59′,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
速度
(1)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
①昼和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我们称之为“昼半球”,另一半为“夜半球”。
②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
(2)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3)昼夜交替的意义:使地表气温日较差不会太大,保证生命繁衍。
(4)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运动方向: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
(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产生的差异。相对来说,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理位置靠东的地方,时间早;
地理位置靠西的地方,时间晚。即“东早西晚”。
①同一根经线上,没有东西之分,所以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②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1°,地方时相差15分钟。
③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地方,地方时的数值越大。
(2)区时与时区:
①时区:全球一共24时区,每个时区跨15经度。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区时
世界时间:0时区的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
③区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