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7、登鹳雀楼
第一课时
总编号:49
修改人:吴建香
修改日期:
教学目标:
、流利地朗读古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教学重难点:
:楼、入、目和更。
。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
导入:这学期我们补充了很多古诗,想不想进行一次古诗诵读小竞赛?
学生分组竞赛,评比打分。
,揭示课题。简介鹳雀楼和作者王之涣。
出示课题:《登鹳雀楼》
鹳雀楼
我们南京有著名的阅江楼,因为古人常常在此登楼欣赏长江的美景,所以叫阅江楼。鹳雀楼原在山西永济县,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先来认识以下鹳雀,猜猜它是什么?
鹳这个字是鸟字旁,雀的下边部分叫隹字底,是指短尾巴的鸟。鹳雀就是一种鸟儿,形状像鹤。鹳雀楼因常有鹳雀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胜地。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黄河洪水冲没。
(2)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3)作者
谁登鹳雀楼?作者是谁?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就知道了。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从青少年时起就勤奋读书,刻苦写作,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写过《登鹳雀楼》《凉州词》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二、初读指导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注意听准读音和停顿。
,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正音。穷是三拼音节,楼是边音,更是后鼻音。
四会字词:鹳雀楼、依山尽、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
:
这首诗一共几行?(四行)读读每一行,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五个字。)
像这样全诗共四行的古诗,我们叫它“绝句”,绝句中每行都是五个字的我们又把它叫做“五言绝句”。
:通常读五言诗,分为三个“小节”,也就是一行中间有两次停顿,停顿处大都在第二、第四字之后,但不能机械搬用,否则容易把关系紧密的词语拆开,反而影响了诗意的准确表达。读《登鹳雀楼》比较合理的安排是: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练习朗读。
(集体读、分男女读、小组读、指名读)。
(二)初步感知
,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谁能看着书上的插图,想一想,说一说?(日落、黄河、群山)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抬头望去,远处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太阳渐渐
落山。脚下是滚滚的黄河水,正奔腾不息流向大海。
,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三、学习生字,培养兴趣。
:雀、楼、依、入、欲、穷、目、更。
:这些字中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你会其中的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用形象记忆法记“目”,用简笔画画出眼睛,再画出古文字;熟字记忆法:“日”中加横就是“目”;部件记忆法:楼、依、欲、穷。
:
①弄清笔顺:欲、楼
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