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感悟“师者”.ppt

格式:ppt   大小:30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悟“师者”.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4/26 文件大小:3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悟“师者”.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思想、讲方法、比成效”报告会
濮阳市油田第二十一中学
教师发展曲线图
停滞期
第一次发展
第二次发展
据统计:不发展(不称职)的老师占3%—5%;能积极进行第一次发展且达到高原期(基本称职)的占75%左右;能刻苦钻研进行第二次发展且达到优秀型(非常称职)的占20%左右。
优秀教师
不称职
波动期
基本称职
学习总结提高期
感悟“师者”
师德
学识
能力
绩效
一、师德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6、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时刻记住自己的岗位职责,长期坚守,不为各种诱惑所动摇。
一、师德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独创的品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生存智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以使他们人生幸福、生活康宁,最终达到社会昌明的人类理想。
2、教师角色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3、学生理念:学生不再是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的一半。使得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体会到因主动性的发挥而得到的精神满足和能力的发展。
4、教学活动理念:要尽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景和融洽的气氛,在师生、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和探索知识的意义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分享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共同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挫折的滋味,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的共享、情感的共鸣、心灵的融合和生命与人格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一、师德
(三)、无私的奉献精神:
1、树立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2、确立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为师的基本原则;
3、遵守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的为师的重要规范;
4、不要遇事都先考虑到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
5、无论学生或是同事遇到困难都要及时热心帮助。
无物——出力,无力——出法,无法——安抚
二、学识
(一)、深——学识比学历达标更重要,学科知识全面系统;
(二)、宽——具有相关、相近、跨学科知识;
(三)、新——紧跟时代变迁,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适应学生变化。
三、能力
(一)、学习提高能力:
教师的工作虽然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不可能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就难以胜任现代教师的工作;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就只能停留在经验的层面,深入不下去。因此,教师就更需要充分认识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主动地、自觉地、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二)、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课前准备;
2、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调控;
3、有效教学能力——师生互动;
4、反馈反思能力——师生共进;
5、师生亲和能力——情感共鸣;
6、培优补差能力——效果保证;
三、能力
(三)、德育能力:
1、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道德思想渗透,要把学生当作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主体,教给学生认识问题的方法,适时运用讨论、价值澄清、角色扮演、生活体验等方法,力求在分析、讨论、辨别、体验和模拟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用情感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经历、感悟、构建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3、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注入现代文明的气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入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之中。
不能进行课堂渗透德育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不能当班主任且有效管理班级的教师不是优秀教师。
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