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医案选读
中医的发展必须重视医案总结学习
重温中医发展历史,中医事业兴旺发达无不是按照自身规律发展。其中,重视医案的总结与学习,就是中医特色之一。医案是中医临床医疗活动真实的书面记录,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代表了医生的诊疗水平、实践经验及其技艺特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中医医案大多是个案,只反映某个医师的诊疗实践,但是放在整个华夏大地,乃至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它又具有可重复性,因而不能仅仅看作个案。
受现代医学影响,如今强调科研成果要有可重复性,要求用某方治某病至少要达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例,并且要设立对照组,认为只有经得起重复验证,才算有效。轻视中医医案(个案)报道,认为个案具有偶然性,可重复性差,不具科学价值。把疾病固定静止在某个阶段,忽视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时空关系,否定中医医案的科学价值,使中医同病异治,“三因制宜”等特色优势丧失殆尽。更有甚者,为了发表论文,弄虚作假,削足适履,胡编乱造,报道某方治愈某病几百例,证诸临床,全无效验。
一病人,肠癌术后,遍求当地名医诊治无效,就治于余。四诊:该病人精瘦,唇红,干咳、痰少,口干不欲饮水,纳差,乏力,大便干结,舌红、苔白厚,脉细略数。该病人属阴虚火旺之体,干咳无痰,口干不欲饮水,舌质红,乃肺阴亏虚;乏力,苔白厚为脾虚挟湿。
《温病条辨》的沙参麦冬汤正与该病合拍,即书沙参麦冬汤加川贝10 克兑服,两剂。服药后病人感觉明显好转,效不更方,仍用原方两剂。后来该病人非常相信我,凡有不适,均在我处服中药调理,前后共十余年,最后因患肺癌亡故。笔者体会是,对于该病人的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恒动观和“三因制宜”的思想。查该患者以前服用处方,均为桃仁、红花、当归、丹参、白花蛇舌草、半支莲之类。前医之所以治疗无效,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受西医观点影响,认为该病人肠癌术后,瘀血阻滞,宜活血化瘀,兼抗肿瘤,因此采用中医活血化瘀,加抗肿瘤治疗,而忽视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讲,肺与大肠相表里,治肺即是治大肠。于该病人的辨证,结合了中医体质学说,并且抓住了当前主要矛盾,为肺阴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