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ppt

格式:ppt   大小:288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ppt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4/26 文件大小:2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晓燕
E-mail: chxy980824@
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的简单回顾
课改后“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
当前“应用题”教学的问题与困惑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建议
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简单回顾
第一阶段:(1949到1965年)
1956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规定:应当用算术课和算术课外作业总时间的一半左右来学****解答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12种)、复合应用题(2~6步)、典型应用题(11种)
弊端:找类型、背结语,死套公式,用找“关键词”替代分析数量关系。
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1年)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步应用题按加、减、乘、除的意义自然归类;小学阶段只学到2~3步(4步选学);典型应用题只保留了求平均数、相遇问题和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发芽率、合格率、利息),按比例分配,比例尺,正、反比例应用题及列方程解等。
内容由繁到简,解法由单一的算术方法到算术与代数方法相结合,能力培养由单纯重视解题技能发展为同时重视解题思路。
基本教学模式:
审题——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或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出发;
或教师讲解,或一问一答;
列式解答——或教师作示范性板书,或学生板演。

总结“套路”——揭示这类题的特征、解题规律、
注意事项。
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简单回顾
利:
(1)集中编排,有着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编排脉络,体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式题→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易于学生模仿、容易掌握。
(2)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应用题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有条理地说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思维严谨有序。
弊:
(1)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繁、难、偏、旧;题型高度概括(标准化、形式化、类型化、无多余条件)、
(2)教学目标较单一(侧重于解题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学生主要学会解题,在解题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3)套用模式、机械记忆。
课改前“应用题”教学简单回顾
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
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领域存在。
不再集中编排,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不再人为分类。
严谨的教材编排格局被打破,给人的感觉有点“散”。
重视联系生活,重视创设情境。
选材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有时代感。
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
呈现方式多样:
童话故事、人物对话、
图画、表格、
半文半图、文字等。
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
学****目标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
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突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