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5年读书报告
今年是我的读书报告第四年,今年年初定计划为240本,年末超额完成。每年都有人问是不是全部时间都用来看书了,才不是,我才不要当书呆子。看书只是一种爱好,但也不能影响看电视剧、逛街、聊八卦。充实有趣多样的人生才是我的追求。今年在瞎玩的同时看了259本书,不得不自我夸耀,太了不起了。
一、知新(232)
1、《活尸之死》《日本杀人事件》《续日本杀人事件》(山口雅也)五星山口雅也是一个很古怪的推理作家,去年看他的朋克刑警系列立即就爱上了他。于是今年到处找他的书来看,可惜他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作家。《活尸之死》算是山口的出道作品,也奠定了他作品的基调。该书讲的是人和僵尸不得不说的故事,主角死了,故事还可以继续,多么大胆的设定。但是它的本质又是我的最爱本格推理小说,虽然没把超凡的设定坚持到最后,它依然是堪称经典的作品。《日本杀人事件》和《续日本杀人事件》是一个系列,虽然属于推理,更是借一个美国侦探之眼来重新审视日本的一切,武士道、茶道、公娼、相扑,这些对日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日本特色,我们又对其起源、内在有多少了解呢?这两本书不止是重要的推理作品,作为研究日本文化的作品更具有文学价值。
2、《日本随笔经典》(叶渭渠编选)四星这本书选的内容都不错,既有日本古代随笔的三大名作《枕草子》、《方丈记》、《徒然草》和日本文学双峰《和朱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也有近代随笔名篇《侏儒的话》、《千曲川速写》等,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后半部分一些翻译出现了谬误,例如“萌芽”写成了“萌牙”,“铃木春信”写成了“邻木春信”,但在这里,只针对翻译,不针对作品。
3、《在这复杂世界里》《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一个)五星一个出品,必属精品。其实坦白说,这个系列在豆瓣上不算高分,但我依然给他很高的分数,可能是因为年代代入感太严重了吧。70年代的人爱莫言,90年代的人爱郭敬明,而我们80年代的被中国政府坑了的一代人,爱韩寒。但说实话,在这其中写文章的大多不是80生人吧。不论如何,在这复杂世界里,我要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只要你和我爱好相同,那么我们就从未陌生过。
4、《怀抱鲜花的女人》(莫言)三星这个评分带有很强的个人因素,是的,我很不喜欢莫言,这本书也是在批量购书后店老板友情附赠的。这是莫言的中篇小说集,共收入作者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中篇小说。集中读一个作家的小说,有助于整理出这个作家的写作脉络,可以看出,莫言的写作越来越远离炫技,越来越接近传统讲故事的理念。
5、《不省心》(冯小刚)三星这本书的购买理由上同,店老板说要送我书,还问我要什么类型的,我说要名人传记吧,于是就看到了冯小刚,老板,我要给你差评。话说名人要出书确实很简单,只要罗列人名就行了,在娱乐圈混了大半辈子,谁还没有几个知己好友呢,随便写几个段子,书就成型了。虽然整书比较平和,但谈到电影,就扑面迎来一股子戾气,他觉得观众不理解他,影评人老骂他,亲爱的老冯,如果你一直拍京味贫了吧唧的喜剧,不会有人再骂你了。
6、《第七天》(余华)四星这本书的推荐语说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以往作品更荒诞、更绝望的故事,能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但其实不是的,他费尽心机摆出看似冷酷实则不堪一击的叙述造型,可惜所产出的故事桥段始终囿于都市剧本与火车杂志之中,陈旧的修辞,堆砌生硬的社会新闻,特稿记者的愚钝嗅觉,三流舞台剧的台词对白,像一条难以下咽的长微博,但看在余华这两个字上,给四星。
7、《八九十枝花》(沈书枝)四星沈书枝出身于豆瓣,但我知道她是因为我每月必买的文艺风象。我很喜欢她自我介绍的那几句话:生于皖南乡村,幼年行走田畈水塘之间,自觉山光水色,万物可亲。爱博物,爱文史,略知花鸟虫鱼之名。
就感觉像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温婉女子,小家碧玉的,知书达理的。她的文字看似淡淡的,总是弥漫着一种安详而淡淡的哀愁,但内在却绵密而细致,需要人静下心来读。她笔下的江南水乡,就是我梦里的样子。
8、《再不相爱就软了》(彭浩翔)四星初识彭大师是因为电影,看了他的书才知道他原来这么能写,不过也对,他的电影就都是他自编自导嘛,哪天再亲身上阵演一回,就齐活了。彭导始终犀利,不管拍电影还是写作,总能如此抓人眼球。最早想读这本书,就是被这个书名吸引,能这样大胆地给自己的书取名字的,纵观华人文艺圈,实在也不多。虽然封底的文案写着“彭浩翔年度重口味散文精选”,但其实这本书里的文字,比起彭导以往的电影,口味显然是轻得多了。最多也就是《志明与春娇》的程度,跟《维多利亚一号》之类的完全就不可同日而语。由于这本简体版是之前两个繁体版的合集,所以书中内容较多又杂,文章的水平也有些稂莠不齐,但不得不说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