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10942.ppt

格式:ppt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10942.ppt

上传人:cdsqbyl 2015/5/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1094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治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
主治医师康文
我科收治的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病情稳定,恢复良好。
2
3
手足口病简况General Information
发热,手、足、臀、膝或口腔斑丘疹、疱疹
1
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
个别可并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3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4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传播
5
4
(一) 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生高。
(二)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三)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升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四) 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五)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实验室检查
5
病原学
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埃可病毒(ECHO viruses)
肠道病毒71型(EV 71)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A组16
、4、5、7、9、10 型, B组2、5型
6
历史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1969年EV 71在美国被确认
EV 71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
在大洋洲、欧洲、亚洲的日本、
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反复流行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7
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暴发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首例发生于5月10日,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
2008年安徽阜阳的疫情由EV 71感染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潜伏期为2天至7天,病程一般为7天至10天。 EV 71感染引起重症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肠道病毒,重症患儿病死率较高。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手足口病在中国——老病再发
8
理化因素与肠道病毒
50 ℃可被迅速灭活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9
无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流行特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