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民族院校社会科学社会责任.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院校社会科学社会责任.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8/4/27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院校社会科学社会责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族院校社会科学社会责任
民族院校是一种有机的社会组织,嵌入于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更是最直接地处在一个与其外部社会环境不断进行交换的动态过程中。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特定社会场域为其提供的理论养料和实践空间。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若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依赖社会持续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社会谋福祉。
一、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四项社会责任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依据其自身发展定位,在以大学的职能为表征的外在向度上,主要包括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学生的教学育人、创新与发现新知识的科学研究、服务包含民族地区在内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在以内在地存在于大学的本体价值中、以隐形形式作用于社会的内在向度上,主要指引领少数民族时代精神。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教学育人中,应是促进少数民族与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在核心就业能力和现代化程度两个向度上同质化民族院校教学育人,面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指的是“入口”,即他们是主要的招生对象。而从“出口”的角度,并不是说培养目标是让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只能服务于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或是只能适应民族地区的生活而不能适应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的生活而失去迁徙能力。如果民族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让自己的毕业生只有在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环境下才具有适应力与竞争力,而失去包括发达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与适应力,则是作茧自缚、自我矮化,甚至是为民族问题埋下致命的隐患。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区分民族文化研究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其中应用型研究应追求与其他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同质化民族文化研究,毕竟只是少数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的研究,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他们毕业后,要面对的是激烈的就业市场。对于民族文化研究,应当继续保护和传承,继续保持其民族特色。但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应当“去少数民族化”,追求与其他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同质化。对于专门针对民族地区特殊自然、地理、风俗的应用研究,则应该依据解决这些特殊的的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走专业化或行业化道路,这本质上也是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同质化。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应当在加大应用型研究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同质化进程中,追求服务社会能力的同质化在目前,民族院校服务社会的主要对象是民族地区。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民族地区,绝不意味着民族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只能服务于总体上还很落后的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应该具备服务包括发达地区的在内的非民族地区的能力,用能服务全国的能力去服务民族地区,即具备其他普通综合性大学同质化的服务能力。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引领少数民族时代精神在践行教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过程中,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造机会接触并深入理解先进的理念与思想,保障少数民族学生享有信仰与世界观的选择权,引领他们在自由选择中形成与当代社会、当代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化程度的同质化。
二、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教学育人的学科基础弱民族学科在各个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都居于主导地位,但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地位也很低。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校重点学科中,一级学科,民族院校是空白;二级学科,只有一所院校拥有。这说明民族院校与国家普通重点高校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