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文档名称:

中国文化专题教案-小天鹅BBS.doc

格式:doc   大小:288KB   页数:10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文化专题教案-小天鹅BBS.doc

上传人:daoqqzhuanyongyou2 2018/4/28 文件大小:2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文化专题教案-小天鹅BBS.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文化专题》教案
绪论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探讨文化等重要概念的准确内涵,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与思考。
重点和难点问题:
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于文化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课堂设计:
由于本讲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因此估计费时不少,计划2-3学时。
讲解部分:
一、“文化”之含义
1、古代中国之“文化”含义
文化的“文”字,依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错画也”,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的这个解释,是从甲骨文来的。“文”在汉字中出现得很早,在一期甲骨卜辞中就有了“文”字,作: 似以杂色交错纹身,乃人体的一种修饰。《礼记•王制》中即记载古代东方有夷族,“被发文身”。以后遂引申为凡五各色交错为文。《礼记》云:“五色成文不乱。”也是《周易•系辞上》所说的:“三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无色、无声、无为、五行,三五错综,便构成天地之文。正像纹身为氏族人的成年礼一样,氏族的一切重要巫术意识,便是礼。如果说文身是人成为氏族正式成员的标志,那么,礼即是作为氏族社会开始成熟的标志。因为礼作为礼仪法度的礼乐制度,是社会跨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韦昭注:“文,典法也。”又“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韦昭注:“文,礼法也。”因此孔子赞扬西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里的“文”当礼乐制度讲。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西周的礼乐制度已经呈现“礼崩乐坏”的局势,孔子为此感叹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以为只有他自己才保存并发扬了西周美纶美焕的礼乐制度。
既然礼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礼当不始于西周。古人很早即明白这个道理,认为夏有夏礼,殷有殷礼。孔子也是如此。他认为
“尧舜焕乎有文章”。文章是“文”字的重要引申。章太炎《国故论衡》说:
孔子称尧舜焕乎有文章,盖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谓之文;八风从律,百度得数,谓之章。文章者,礼乐之殊称也。
化,本义是教化。甲骨文作: 《说文解字》认为从人从匕,“匕,变也,从倒人”。含有将倒人变正之意。甲骨文的化字是两人一正一反之形,因此,不仅需要将倒人扶正,还需要教导两人相顺不背,即含有教化的意思。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就是这个意思。由此引申为化生化死。《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中国道教称道士成道或死去,谓之羽化。
“文化”两字连用,则出现比较晚。两字最早对举的例子,是在《易•贲•彖传》: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文”当指礼或者礼乐制度,“化”指教育化成,于是将殷周以来的作为文化单一概念的内涵,相互连接起来了,其中含有文化之义。到西汉刘向,始将两字完全连用之: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
这里的文化与文德意义相近,指文治教化,与武力相对而言。所以,中国古代先哲对于文化的阐释,就是指礼乐制度的文治和迁善的教化。
2、现代之“文化”含义
现代文化之概念,源于拉丁语CuItura,原意为耕耘、操作,蕴涵着人的活动。凡自然物经过人的心智活动、劳动而创造的成果,即是文化。
文明这一概念也来自于拉丁语,其原意为公民的,有组织的,指社会生活的规范、准则,或人们的道德,与中国的礼乐制度、礼义道德规范相似。
①文化与文明之区别
德国古典哲学家经文化与文明区分为:前者属于深层理想境界和精神生活的宗教、哲学、艺术等,后者属于表层的技术或者物质的成果。《古代社会》将人类历史之发展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前两个时代大约经历了9万5前年,但文明时代只有5千年。虽然原始人类创造的原始诗歌、建筑住宅、对偶婚姻、氏族制度、部落联盟等等都被作者看作为文明的表现,但他又说: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古代社会)上册,第30页)。因此,恩格斯将文明时期看作是对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的发展和摆脱,是以文字的发明与火器的应用为标志。“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格斯选集》第4卷,第21页)。把人类在蒙昧和野蛮时代所创造的成果,用“文化”而不是用“文明”来表示。
近代以来,也有许多人将文化与文明作为同义语使用,如英国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和****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泰勒将文明的主要标志看作是人的道德水准。因此,他将人类生活大体上分为粗野、野蛮、文明三个阶段。从道德精神的意义上,把“文明”包容在“文化”之中。
文化与文明之区别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