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文档名称:

《长亭送别》精品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542KB   页数:8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亭送别》精品课件.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8/4/28 文件大小:4.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亭送别》精品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亭送别
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
《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
②白朴《梧桐雨》;
③马致远《汉宫秋》;
④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等***,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称《董西厢》)。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元杂剧有关常识
1、元杂剧结构:
一本四折(幕)一楔子
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折实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西厢记》共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一折五楔子。
2、剧本内容构成:
曲、科、白
曲即唱词,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
每折套曲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
有一个宫调,若干曲牌,一个韵脚。
元杂剧中,每个套曲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主角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说白,
以末角主唱的为末本戏,
以旦角主唱的为旦本戏。
科,又称介,戏剧角色动作的总称,包括武打、舞蹈、舞台程式和舞台效果等,舞台动作往往有夸张性、象征性(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以及虚拟化、程式化(关门开门的虚拟手势)。
白,即宾白、道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有韵白和散白。韵白是在念上场诗和下场诗时使用。散白有独白、对白、旁白等。
3、舞台角色(脚色)
     末:男主角,如张生(正末、副末、大末等);
    旦:女主角,如莺莺(正旦、花旦、老旦等);
    净:花脸、扮刚强狞猛的人物,如:张飞;
    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鼻尖、眉骨皆白,主要是插科打诨。(元杂剧中无此角色)
杂: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等各种角色  
外: 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宫调名
古代音乐的七声: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元杂剧的五宫四调: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正宫的声情是“惆怅雄壮”,可见《长亭送别》这一折的音乐应是惆怅的悲壮的。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