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编写和使用导学案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蒋宗尧
一、为什么要编写《导学与反馈》(导学案)?
“先学后教”的需要
1. 从关系看:
(1)教师指导下的先学
①现场指导(导学法)
②通过导学提纲进行指导(导学案)
(2)独立自主式的先学
2. 从时间看:(1)课内先学(2)课外先学
3. 从任务看:(1)不含作业的先学
(2)含作业的先学
4 .从内容看:(1)文本性(理论性)的先学
(2)活动性(实践性)的先学
。通过再次的阅读、思考、实践等。
。
①兵教兵,小老师制,学生之间充分互动,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②知识在交流互动中清晰、增值、内化和升华。
。(教读、导读、自读)
教育的现状是:课堂效率不高、生源素质差,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师生及家长负担很重。
不少学生不想学(没兴趣)、不愿学(懒惰)、不会学(方法不对头)、学不好(多因素)
主要是:教不得法——注入式、浅入深出、教学复杂化。
寓言:课堂教学一百年不变。
现实:没有分数今天过不去;只有分数明天过不去。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简单、高效、智慧”?
能否使学生想学、愿学、会学、能学好的方式方法?
有没有既能减轻师生过重学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可走?
有没有可借鉴的典型经验?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蔡校长三个孩子成长的启示。孩子把课本上的每一道习题都搞熟了,就变巧了。
教师讲一般10分钟,要保证学生练不少于15分钟。课内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促教。
学生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
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从最后一名后进生抓起,建立后进生验收制度。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其独特的办学理念。
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教学合一”,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了起来,师生共用讲学稿,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讲学稿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强化了备课组的作用。
讲学稿的生命在于实施,而讲学稿的实施要靠师生合作互动,其关键在于学生会用。
二、什么叫《导学与反馈》(导学案)
《导学与反馈》是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辅助材料。
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学习的重心前移,通过科学有效的导学、导思、导议、导练、导评,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导学与反馈》(导学案)作用
1. 有利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2.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 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
4. 有利于减轻师生过重负担。
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有利对教材的学习与理解。
8.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四、怎样编写高质量的《导学与反馈》
1. 编写《导学与反馈》的目的
(1)使学生学有目标。
《导学与反馈》不仅要有学习的课题、内容、范围,也要有学习的目标、重难点,还要有学习过程的阶段安排,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各个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十分明确。特别对于那些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更要为他们指明学习方向,铺设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