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反渗透膜技术原理.doc

格式:doc   大小:21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渗透膜技术原理.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4/30 文件大小:2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渗透膜技术原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渗透膜技术原理
原理:产品采用反渗透(膜法)水处理技术作用设备的主要流程,反渗透是一项新的液体分离技术,它能有效的分离出水中98%%的细菌及***。
反渗透:将水和某种溶液用一种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半渗膜隔开,水会自动地通过半渗膜进入溶液一侧,这种现象叫渗透,当溶液一侧的液面达到某一高度而产生压力P1,这时渗透就停止,达到平衡,这一平衡后力称为渗透压。(见图1)
如在盐水侧加一个大于渗透后的压力P2,当P2>P1时,则盐水中的水分子就会穿过半渗膜到淡水一侧,这一现象叫反渗透。(图2)
在净化水处理技术中,水作为一种溶液,利用半渗膜(孔径小于5×10-10m),将水中任何大于5×10-10m的各种离子,细菌阻止在淡水的另一侧,并由废水管排走,而小于5×10-10m的水分水则可通过膜孔进入淡水侧。
这种半渗膜也叫反渗透,实际为了增大反渗膜的面积,以便增加透过水量,反渗膜一般做成卷式结构,目前世界上有专门几个制造商生产反渗膜,质量稳定。
反渗透技术的特点:
一般的过滤器在除去水中的杂质的同时,将这些杂质留在滤水器中,过滤的水都要经过这些杂质,长时间使用就会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同时细菌也会生长在过滤介质中,从而大大增加滤水中的细菌含量;与此不同反渗透将源水分成两部分,即纯水和浓水,纯水由透过的分子组成,浓水由剩余分子和源水中的杂质组成,浓水携带包括细菌,病毒在内的杂质被排出纯水机,从而实现自我清洗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反渗透装置还具有设备构造紧凑,占地面积小,单位产水量高,能量消耗少,去除杂质彻底,使用范围广,使用操作方便等多种优点。
双级反渗透:
双级反渗透是在单级反渗透基础上再增加一次反渗透膜对单级反渗透制成的淡水再次进行反渗透,从而更好地滤除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提高纯净水质量,并且运行可靠性高。
,系统对盐及微生物清除率更高,相比单级可获得更好的水质,双尤其适用于水质较差地区。
双级反渗透可分别单独运行,保证血液净化过程的不间断。
影响反渗透膜性能的因素
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过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不再增加。如下图
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通量也线性的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1℃,%~%;其原因在于透过膜的水分子粘度下降、扩散性能增强。进水水温的升高同样会导致透盐率的增加和脱盐率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盐分透过膜的扩散速度会因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如下图.
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由于水中溶解的CO2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时以气态CO2形式存在,容易透过反渗透膜,所以pH低时脱盐率也较低,随pH升高,气态CO2转化为HCO-3和CO2-3离子,脱盐率也逐渐上升,~,脱盐率达到最高。如下图
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含盐量越高渗透压也增加,进水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净压力将减小,产水量降低。透盐率正比于膜正反两侧盐浓度差,进水含盐量越高,浓度差也越大,透盐率上升,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如下图:
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 RO)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杭州水处理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反渗透技术,并于80年代率先在国内大规模应用该技术。要了解反渗透的原理,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浓度盐的水的中间用一张半渗透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直到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和到均等为止。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施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如果施加的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水从含盐量高的一侧向含盐量低的一侧,而盐分截留住。因此,在含有盐分的水中施加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膜的另一侧,得到除去盐分和微生物与有机物等物质的纯净水,这就是反渗透的原理。原理示意图如下。* j, d5 c4 O- ]: n! P! V
反渗透技术的特点:: R1 ***@2 j; S, Z1 m-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