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茶餐茶餐
茶叶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份,加上茶叶具有去油腻、除腥味、爽口感及增色等功用,故茶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天然食品配料。
由于各类茶叶的特性,当它与菜肴一起烹调之后,自然会呈现不同的色、香、味效果。
冻顶莲耳汤
材料:
茶叶、百合、莲子、白木耳、红枣
调味料:
冰糖或白砂糖
做法:
,白木耳、百合撕成细片。
、百合、白木耳、红枣加水煮熟,放入冰糖,再加入茶叶汤。
,可热食或冰凉后再吃。
茶香爱玉
材料:
爱玉(一盒)、茉莉香片(二两)、果糖(适量)
做法:
,取茶汤放凉备用。
,加上适量果糖,与茶汤拌匀,冰凉后即可食用。
、粉圆。
水晶茶冻
材料:
胶粉(1包)、白糖(1碗)、茶汤(8碗)、冷开水(1碗)、香片(2两)
做法:
,再加一碗冷开水拌匀。
,加入前项拌匀的材料,放入锅中边加热边拌匀。
,即可装入模型中待凉,放入冰箱。
古今茶点
茶点是用于茶道过程中份量较小的精雅的食物。饮茶佐以点心,在唐代就有记载。笔者曾看到过一幅唐代的《宫乐图》,图中描绘了宫中茶道的过程,其中海棠似的小碟中放有核桃仁;另一幅唐《宴饮图》,同样也是描绘茶道过程的,其中有梨子等水果。
有史料记载,唐代茶宴中的茶点较为丰富。
粽子:作法与今相似,玄宗诗云:“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馄饨:古时的馄饨即现在的饺子,或蒸或煮,味道极美;
饼类:皮薄,内有肉馅,煎制而成,外酥内嫩;
面点糕饼:种类繁多;
蒸笋:放在一个小瓦罐中,与饭同蒸;
胡食:如胡饼,搭纳,勒浆;
消灵炙:是一种很特殊的食物,它用料只取羊褪肉的四两(最精华的部分)而制成,从字面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用羊肉烤成的食物,至于烤肉里放些什么调料就不得而知。这种叫作“消灵炙”的茶点是仅供皇帝食用的珍品,唐懿宗时同昌公主出嫁后,皇帝赐御馔,其中就有消灵炙,它适于贮藏,“虽往署毒,终不败臭。”
小天酥:是一种用鸡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后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
柿子:唐代重要的果品之一,唐人认为柿子果食甜美,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现在国内的茶点也是品种繁多,根据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喜饮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讲究浓、香,所以都要佐以小点心。这些小点心颇为讲究,味道可口,外形精雅,大的不过如小月饼一般大小,有带甜味的绿豆茸馅饼;有椰茸作的椰饼;有金黄如月的绿豆糕;有台湾产的肉脯、肉干;还有具有闽南特色的芋枣,它是把芋头先制成泥,而后添加一些调料,用油炸成,外脆内松,香甜可口。另外还有各种膨化食品及蜜饯。
说书馆:老北京的清茶馆较少,而书茶馆却很流行,品茶只是辅助性的,听评书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时的茶点多为瓜子等零嘴,很是随意。
红炉馆:在北京有一种茶馆叫“红炉馆”,其茶点就比较系统,主要是受清朝宫庭文化所影响,茶馆设有烤饽饽的红炉,作的全是满汉点心,小巧玲珑,有大八件,小八件,有北京的艾窝窝、蜂糕、排叉、盆糕、烧饼,顾客可边品茶,边品尝糕点。
二荤辅:老北京还有一种叫“二荤辅”的,是一种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其菜可由店铺出,也可由顾客自带,所以取作“二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