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优质】《背影》国培优秀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优质】《背影》国培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86979448 2018/5/2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优质】《背影》国培优秀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国旗《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写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描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这是一篇最典型的亲情教育文章,是颂扬父爱的经典之作,最适宜用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从而体察那种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对父母的爱。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品味全文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父亲的话言浅意丰,语短情长,寓浓郁的情感于平淡似水的对话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悉心体察,提高鉴赏品位,感受父子深情。
3、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4、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惯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因此学****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课文,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学****本文的白描手法,体会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小组合作探究,点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体会本文父子的深挚感情,领悟父母的关爱,学会关爱父母。
四、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平易近人但感情真挚的散文,因此必须首先让学生读懂本文,体会本文。所以教师示范朗读必不可少。或者运用多媒体进行示范。学生可以在听示范朗读后,小组内进行朗读,互相指出不足与优点,共同提高。本文不需要教师过多指点,应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讨论。
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朱自清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作者,去感受他的别样情怀。
(补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生字新词
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三、整体感知
布置下列思考题: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第二课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讨论。
过程;
一、复****导入。
?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二、探究质疑。
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