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圈层的相互作用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83页)
[识记—基础梳理]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理解—要点突破]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气候与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生物
气候→植物→动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植物→气候
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
气候与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
水文→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
地貌与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下图为某地主要气候要素随季节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关联度最高的一组是( )
——平均日照 ——昼长
——气温 ——降水量
( )
、冬落夏绿
、常绿长青
、参差错落
、四季生长
[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昼长变化曲线和平均日照变化曲线具有一致性,两条曲线大致平行,变化趋势相似,二者关联度最高。第2题,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气温季节变化较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叶片宽薄、冬落夏绿的特征。]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3~5题。
【导学号:98510089】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草本植物
1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草本植物
1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草本植物
1
( )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