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
、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
;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解题:
学生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拨。
二、作者简介:
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汉族,现代学者。《沉思集》《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
三、总体结构:总--分--总最典型的关系性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讨论
(1)“一个多世纪”从何时开始? 鸦片战争以来
(2)“社会实验”指什么?救国图存运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仁人志士)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
(3)“彻底决裂”“彻底砸烂”“在白纸上描绘未来”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否定过多,一直延续到60-70 年代强调不可利用“过去”(“传统”),构筑“未来”
--讨论
传统是什么?(强调“形成”“作用”)
--讨论
“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
提出“……”差别。(比喻)
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引出问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俚俗进入学术层面。
五、学习“传统文化”:
--讨论对“传统文化”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全称、落脚、对应(时空界定)、内容、成分(例如)
--讨论“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时代性、民族性
-7自然段--讨论
(1)“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
“或者……或者……”“有的……有的……”
(2)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
“明辨……遗响”理解图片(p65)
六、学习“文化传统”:
-9自然段--讨论
对“文化传统”概念进行界定。(什么是文化传统?)
全称、落脚、特征(比较)、产生、成长、形成、实质
--讨论
(1)什么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 “在这种生活里……思想”
(2)什么能成为“文化传统”? “为这一民族生活……物质力量”
--讨论“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它是“惰性力量”?
“制约看……关怀”“一种……象征”“没有……巩固”
-13自然段--讨论
(1)“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是:缓慢的、渐进的、非一蹴而就的
“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是如何进行的?接触--交流--变化
(3 )外来文化中如何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个部分? “经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
七、学习“财富和包袱”
“财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
“从头开始……生存本领”“具有……层面”
? “运用它……千里之外”
? “一种人……财富”
八、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