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谈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5/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5年8月,中��代表团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了4金6银3铜的好成绩,让世界对中国的青年技工刮目相看。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职业教育的开展却比发达国家起步要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还较落后。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高于国内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选手的参赛经验、学生在校的学****内容和国内企业参与程度方面都存在差距。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在举国欢呼的同时,也不免引发职教工作者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中国 9/vie
一、世界技能大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
从世界范围看,世界技能竞赛强国韩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从1966年韩国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首金开始,其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韩国以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在国内掀起各类职业技能比赛热潮,调整了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紧跟产业与企业的需求,将世赛的标准设置成本国课程体系的标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经济迅速崛起。
我国于2012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起步较晚。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发现国内技工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改进,应该更加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目标。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职业性不明确,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实训设备相对落后,不能与教材相配套;课程评价与企业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不一致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职业性不明确,缺乏实用性,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性较强,理论性较浓,知识点重复较多,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我国要想从“制造强国”变身为“创造强国”,必须注重大国工匠的培养,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才能使国家的经济迅速崛起。
二、世界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标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世界技能大赛最大的启迪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必须学以致用,办学模式要和企业接轨,教学标准要与大赛接轨。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可倒逼技工院校教学更新教育理念,为加快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导向,从而促使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课程设置为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具有世赛经验的几个院校可以首先进行改革试点,成立牵头院校,针对世赛专家、教练、一线教师、集训选手以及参与世赛选拔赛的院校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全面收集院校在对接世赛专业课程改革工作上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开发完成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以及制定师资培养方案和实训场地建设实施方案。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5名选手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共获得了2金、2铜。赛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引入世赛标准,将竞赛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对竞赛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项目教学,将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将竞赛场地与实训场地融合,成为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领导。
对接世界技能大赛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应加大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速度,改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带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三、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