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第八章就业与失业.ppt

格式:ppt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八章就业与失业.ppt

上传人:翩仙妙玉 2012/7/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八章就业与失业.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就业与失业
目录
第一节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就业与失业的测量、研究意义、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就业理论综述
萨伊、凯恩斯、菲利浦斯、弗里德曼、供给学派
第三节就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城乡结构
第四节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
一、就业的度量
(一)就业的含义与统计
所谓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人或经营收人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第一节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主体: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就业主体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
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
就业的基本条件
就业人口比率
衡量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人口比率,指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就业人数
就业人数比率(%)= ---------------------- ×100%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二)我国的就业统计演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没有明确的“就业者”规定,统计上一般使用“社会劳动者”这一慨念。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
;

目前试行的就业方面的调查统计规定: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人的人员。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以有酬或自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计为就业人员。就业人员中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就读学生。统计中对就业人员中的不充分就业人员,即“工作时间不足就业人员”、“收人不足就业人员”及”就业不足人员”予以特别关注,这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进步。
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按照凯恩斯的定义,充分就业就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用某一具体就业水平指标来描述充分就业。例如,在50年代,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超过3-4%,可算作充分就业。80年代以来,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只要失业率不超过6%即为充分就业。
,
,
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状态,另一种是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从劳动力供求的相互关系看,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
(三)充分就业的内涵
二、失业的测量
(一)失业的概念
失业是就业的对称。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接受下述的失业定义:凡是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且在此以前4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都被统计为失业者。此外,还包括暂时被解雇正等待恢复工作的人,和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到,等待时间达30天可到新工作岗位报到的人。
(二)失业率
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人数
失业率(%)= -------------------------- ×100%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是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的失业者人数。
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失业者的平均周数
年失业率(%)= -------------- × -——--------------- ×100%
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52周
(三)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
。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与此相适应,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公式如下: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0%
城镇从业人员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
式中,从业人员人数为从同期、同口径的统计报表所获得的数据。
。国际统计局决定自1996年起建立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制度,其中在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中,调查失业人员为城镇常住人口,年龄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