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学校自评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239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5/4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自评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融***高等教育和各类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型学校。1997年8月,“三校合并”,组建职教中心;1998年至2009年,“五校撤并”,融入职教中心;2009年6月,易地建成职教中心。期间,学校于2000年创建成江苏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3年创建成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2006年创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被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新校园占地204亩,,教职工299人,其中专任教师190人,全日制在校生3553人。开设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8个专业,4个为主干专业,3个为省级新一轮示范专业。
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校园”、“扬州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扬州市规范收费学校”、“扬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扬州市优美校园”、“扬州市数字化校园”、“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先进单位”等称号。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建设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自2007年12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下发以来,我校认真研读,边学边建,边学边改,正视现实,抢抓机遇,确立了“一年转三星,两年创四星,三年创示范”的指导思想。
在整个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正确决策是我们顺利实现迎评创建的根本保证;地方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关心重视是我们顺利实现迎评创建的坚强后盾;社会各界携手合作是我们顺利实现迎评创建的有力保障;全校上下全力以赴、艰苦奋斗是我们顺利实现迎评创建的内在动力。
一、创建引领发展
三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创建的历史。创建是抓手,创建是责任。唯有创建,才知不足;唯有创建,才能实现追赶发展。
(一)创建引领规模发展。
回顾我校发展史,就是一部创建史。在每个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肩上的使命,知难不畏,迎难而上。刚刚创建职业学校时,学校只有几间平房,100多名学生;组建职教中心时,占地60亩,,2000多名学生;创建成省合格职教中心时,占地104亩,,近3000名学生;现在创建省四星,占地204亩,,3500多名学生。此次创建工作,高邮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赋予我们无比信心和巨大动力。
(二)创建引领内涵发展。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线,我校实现了每十年上升一个新台阶的历史性跨越。
。即1986年至1996年,是“清一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我校职业教育的起步阶段。
。即1997年至2007年,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融***高等教育和各类社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是我校职业教育追赶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了“三风一训”(校风:团结、负重、开拓、创新;教风:敬业、爱生、求新、务实;学风:勤学、善思、苦练、勇攀;校训:动手动脑,求真求新),创成了省级重点职校、省级合格职教中心、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数控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以及机电、电子2个省级示范专业。
。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种办学层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非学历教育于一体,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升级发展阶段。两年多时间里,形成了“三种理念”(办学理念:人本为先,乐业为天。治校理念:以法规治校,以管理立校,以创新活校,以精神兴校,以文化强校。发展理念:立足地方,瞄准江苏,放眼全国,走向世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产教结合,无缝对接;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夯实“硬实力”,提升“软实力”,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创建了省级计算机示范专业,机电、电子、计算机3个示范专业均通过了省新一轮示范专业的验收;创建了省级数控课程改革实验点、省级社区培训学院、省级绿色校园,以及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规范收费学校、数字化校园、优美校园,正创建省级服装实训基地等。
二、创新彰显活力
近几年的历程是一段创新的历程。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动力。唯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唯有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创新办学思路,确定奋斗目标。
制定《高邮职教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追赶式发展是
近期目标;创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中期目标;跻身于江苏省100所、国家级1000所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行列,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长期目标。
(二)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改革。
。在扬弃传统行政管理的同时,借鉴先进管理做法,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