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注“小细节”成就“大智慧”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互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足以影响全局。充分关注、探究每一个能够影响学生思维的“小细节”,小处人手,大作功夫,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成就学生的“大智慧”,促进学生有价值思维的发展。
关注细节之一:智慧的起点即“现实”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是否能成为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是否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利用当地的、最新的、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体验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借助“现实”这座桥梁与学生连接。
笔者在教学第八册《找规律》一节时,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师:六一快到了,你准备今年的六一怎么过?
生1:我想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
生2:我想让爸妈带我去游乐园。
生3:我准备去奶奶家钓鱼。
师:小丽“六一”要参加舞蹈比赛,不知道选择哪套服装参赛最漂亮。小丽的上衣有两件(红色、黄色),裙子有三条(紫色、绿色、银白色),谁愿意给小丽当一回“服装设计师”?
生4:我给她的建议是红色上衣配上紫色裙子。
生5:我觉得她穿上黄色上衣和银白色裙子比较漂亮。
(自由表达)
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从现实出发,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强烈愿望,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
关注细节之二:智慧的转折点即“失误”
有人说:“垃圾也是宝贝。”对教学而言,学生的失误同样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重视的。我们既要充当“垃圾简”,包容学生的失误,又不能仅仅充当“垃圾箱”,把“失误”当废品一样一倒了之,而应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失误中的“可回收点”,去审视其在教学中的再利用价值,使失误转化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学生看图简单认识了几分之一后,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折出1/2,并涂上颜色。学生完成任务后,再要求学生用纸折出1/4,并涂上颜色。这时,一个小男生偷偷地将纸塞进了课桌,老师就问他怎么了?
生:老师,我折错了,我折成了1/8。
师:谁能说说他错在哪儿吗?
生1:他上课没在听。
生2:他可能把1/4听成了1/8。
生3:1/4,只要把这张纸对折2次就可以了,他对折了3次,多折了一次,如果这一次不折的话,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张纸的1/4。
师:同学们,现在这张纸已经平均分成了8份,还能得到这张纸的1/4吗?
生1:我知道,只要再涂一份,就能表示这张纸的1/4了。
生2:对。8份中涂上2份,就正好和我们折出的1/4一样了。
师:你现在能把它修正过来吗?
生:我能的。
师:那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折出这张纸的1/4吗?
生1:当然,还可以把它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就是了。
生2:折成32等份,涂上8份也行呀。
生3:还可以……
课堂上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有价值的小失误,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