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荆刍瘫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荆刍瘫
主备人张隽之审核人:张春英荆刍瘫
一、学习目标荆刍瘫
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荆刍瘫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荆刍瘫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荆刍瘫
二、自主学习荆刍瘫
(一)、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生荆刍瘫
1、概况:(地域、时间) 。荆刍瘫
2、史实材料:神农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并进行的实践。荆刍瘫
3、地位:(1)、中国是,是。荆刍瘫
(2)、农耕是最基本的,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荆刍瘫
(二)、耕作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牛耕)荆刍瘫
1、耕作技术进步历程荆刍瘫
(1)、原始阶段耕作方式: 。荆刍瘫
(2)、春秋战国:采用。荆刍瘫
(3)、西汉:①、普及, 数量大幅增加;荆刍瘫
②、出现了、和。荆刍瘫
(4)、东汉:出现了。荆刍瘫
(5)、唐代:出现了。荆刍瘫
2、意义: 。荆刍瘫
3、局限: 。荆刍瘫
(三)土地制度及影响荆刍瘫
1、土地制度:(1)商周:实行,其实质是。荆刍瘫
(2)、战国商鞅变法:废除,确立。荆刍瘫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国家。荆刍瘫
2、特点: 和分离。荆刍瘫
3、影响:(1)、导致土地高度集中,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荆刍瘫
(2)、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均失败。荆刍瘫
(3)、提出了平均主义思想。荆刍瘫
(四)、农业赋税和徭役荆刍瘫
1、种类:赋税包括和以及杂税、附加税和临时性征收。荆刍瘫
2、影响:(1)、征收赋税为政府,是古代帝国的基础。荆刍瘫
(2)、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荆刍瘫
(3)、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引发了社会动乱,往往成为。荆刍瘫
(五)、水利技术荆刍瘫
1、水利文献: 荆刍瘫
2、水利事业:(1)大禹治水,发展了。荆刍瘫
(2)、战国时期: 主持修建的; 主持修建的。荆刍瘫
(3)西汉:关中地区,并创造了。荆刍瘫
(4)东汉:治理黄河,如。荆刍瘫
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使用;长江流域发明了。荆刍瘫
(2)、宋代:发明利用水力为动力的。荆刍瘫
(3)、明清:出现了。荆刍瘫
三、合作探究荆刍瘫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荆刍瘫
四、练习反馈荆刍瘫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荆刍瘫
: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荆刍瘫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荆刍瘫
,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荆刍瘫
C李冰
( )荆刍瘫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荆刍瘫
C、生产工具的革新 D、社会矛盾的缓和荆刍瘫
: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荆刍瘫
( )荆刍瘫
A、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B、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荆刍瘫
C、东汉的王景治河 D、治河专篇《河渠书》的指导作用荆刍瘫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