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换热器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749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换热器说明书.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5/5 文件大小:7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换热器说明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 U型管换热器的特点 2
第三章结构设计 3
管箱设计 3
圆筒设计 4
封头设计 6
管板设计 6
拉杆和定距管的确定 9
旁路挡板设计 8
容器法兰的设计 8
选取支座 10
第四章强度校核 10
管箱筒体计算 10
: 10
11
11
11
壳程圆筒计算 12
12
12
12
13
开孔补强计算 13
13
14
15
15
16
18
19
第五章换热器的制造、检验、安装与维修 20
换热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 20
20
换热管 21
21
折流板、支持板 21
管束的组装 21
21
压力试验 22
换热器的安装、试车和维护 22
22
维护 22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前言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换热器。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高,放热;另一种流体温度低,吸热。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会有两种以上流体参加换热的换热器,但其基本原理与前一致。
化工、石油、动力、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能源紧张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为缓和能源紧张的状况,世界各国竞相采取节能措施,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已成为当前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一个重要课题。换热器在节能技术改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生产工艺流程中使用着大量的换热器,提高这些换热器效率,显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用换热器来回收工业余热,可以显著地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U型管换热器,属管壳式(列管式)换热器,其设计分析包括热力设计、流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强度设计。其中以结构设计最为重要。
由于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时间有限,所以在设计当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希望老师指正。
第二章 U型管换热器的特点
U型管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子两端均固定在同一管板上,这一换热器的优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为管壳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较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缺点:管内清洗不便,管束中间部分的管子难以更换,又因最内层管子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在管板中心部分部管不紧凑,所以管字数不能太多,且管束中心部分存在间隙,使壳程流体易于短路而影响壳程换热。此外,为了弥补弯管后管壁的减薄,直管部分必须用壁较厚的管子。这就影响了其适用场合,仅宜用于管壳壁温相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不易结垢,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
第三章结构设计
管箱设计

a 材料:由于管程走循环水,对管箱来说,要求不高,腐蚀性极低,所以选其材料为20R板材。
b 加工:采用20R钢板卷制,使用氩弧打底的单向焊焊接。
c 尺寸:根据GB151-1999表8中低合金钢圆筒的最小厚度规定公称直径DN=1000~1500时,U型管换热器筒体最小厚度为12,即=12根据GB151-89规定,短节长度L≥300,取L=500所以短节尺寸DN=1300,=12mm L=500。

a 材料:选用Q235-A板材,许用应力。
b 尺寸:根据GB151-1999表6中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分成隔板最小厚度规定:当DN=600~1200时,,取=12。分程隔板长度L同管箱深度。
c 为了使换热器在停车时将水排净,要在分程隔板上开设一个的排净孔或三角口。
d 隔板应连续焊在管箱壁上。

a 根据图2—1得管箱深度L=866。
b 根据钢制U型管换热器结构手册P165得换热器的管箱最小长度
其中——换热管内径。
——各相邻的管程间分程处物料流通的最小宽度。
根据钢制U型管换热器结构手册P167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