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渡荆门送别》.ppt

格式:ppt   大小:1,23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渡荆门送别》.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5/5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渡荆门送别》.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故而知新
背诵《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制作人:荆文博
荆门山位于长江三峡的东口,提到荆门山,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故事呢!相传在远古时代,由巫山神女峰飞来一头雄狮,由安徽的黄山飞来一只猛虎,它们为争夺山水,咧牙相斗,被夏禹发现,抛出一根铁链把它们锁住,从此,狮虎各踞南北,故俗称“青狮对白虎”。
荆门山上,有一座天然石桥,倚山横卧,飞跨山涧,形如弯月,十分壮丽,传说观音娘娘路过此地时,见山涧挡住去路,便将拂尘一挥,一道银虹飞架,后人称“仙人桥”。其实,这不过是大自然的造型巧妙,将荆门山装点得古朴奇观罢了。
荆门山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境内),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又和杜甫并称“大李杜”。
作者简介:
资料延伸:
“大李杜”。那么,谁与谁并称“小李杜”?(20分)
,要求谁出名字,背出全诗。(一首10分)
“李商隐,杜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写作背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李白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坦广阔的原野。⑸江:大河。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⑺海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词语解释:
合作探究:
?首联、尾联、颔联、颈联分别为什么?
?